熱門:

以結果為目標也須重視過程

方蘅|

2022年4月12日

因為疫情,特首選戰遲遲未開鑼,市民都翹首以待,至上周六,李家超終於發表競選宣言,提出未來工作會有三大方向,其中最值得咀嚼的就是以結果為目標解決問題。

李家超認為結果最為客觀,故以此為施政方針。他以去年底與內地商討通關為例,指出過程中,雙方有很多差異,但都以通關這個結果為目標,終能達成共識,尋求對接方法。解讀起來,他的意思大概就是所謂的target-oriented(目標為本)。這種結果導向,應該是相對過程導向而言的一種處事方法。

過程導向的人做事重過程而不重結果,較少去考慮做一件事能得到什麼,而較多考慮如何讓某些價值在過程裏得到體現。香港的「AO治港」以程序掛帥,就是典型例子。

結果導向的人則是重結果不重過程,做事時較在乎的是能得到什麼結果,能有什麼收益,為了做有利可圖的事,會煞費苦心,絞盡腦汁,不在乎過程是否完美,只在乎得到一個完美的結果。

坊間因而認為,李家超是針對特區政府一向以來重視程序的工作方式。事實上,在抗疫過程中,特區政府亦每每感嘆,香港畢竟是法治社會,推出各種措施受到種種掣肘,未能迅速有效地對症下藥,例如輸入內地醫護救急,也受到種種質疑,要解決種種程序問題。預料李家超上台後,在施政上或會精簡各種程序,例如簡化土地規劃、審批程序、加快建屋流程等,務求便捷有效,使市民獲益。這樣,「AO治港」時期的程序掛帥或將不復再現。

李家超提出以結果為目標,無疑是針對現時特區政府的施政弊端。積極方面,是為政府拆牆鬆綁,減省不必要的程序,突破各種條條框框,拋棄沉重的包袱,更能輕裝上路。問題是,若只問結果,不問過程,又會否犧牲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程序,乃至法治理念,使社會滋生腐敗的苗頭?如果是這樣的話,對社會將產生不利的影響。

其實以過程為目標、以結果為目標只是相對而言的一些概念,任何事情,都不可完全不問結果,只問過程,也不可完全不問過程,只問結果,關鍵在於從政者如何權衡利害,作出平衡。無論怎樣以結果為目標,都不能犧牲社會的核心價值,不然,一旦價值淪喪,就可能到了王綱解紐的亂世。

另一方面,香港是法治社會,許多規條不是說改就改,要減省取締的話,必然會遇上很大的阻力,執行起來困難重重。到底李家超能否坐言起行,施政上真正做到以結果為目標,大家拭目以待。

上一篇從李家超參選看「全過程民主」

下一篇行管會提醒議員 勿搞助選踩紅線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