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特首政策組的前世今生

劉勵超| 天圓地方

2022年11月3日

今年《施政報告》第三章《着力提高治理水平》中,李家超特首宣布會於今年內成立特首政策組(英文簡稱CEPU),目標是「提升政府對長遠和策略性議題的研究和倡議能力」,工作方向「要從大局觀和國際觀出發」,具體操作要「掌握本地社情民情,更要深入研究和分析內地政策和發展及國際形勢」,向特首滙報;同時「建立恒常內部研討機制,協助政府制定前瞻的政策」。

準備設立CEPU並非創新意念,目的和功能基本上與1989年港英政府始創、香港回歸後特區政府一直保留了近20年的中央政策組(英文簡稱CPU)同出一轍,但應會大大加強研究、分析和融合國家以及大灣區發展政策的工作。2017年林鄭月娥當選特首後為要搞搞新意思,廢了CPU代之以「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卻未贏得好評。隨着林退李進,李特首於參選時聽取了社會意見後,「從善如流」,CPU遂得以「還陽」,準備以「特首政策組」(CEPU)名稱再度掛牌。

顧名思義,CEPU跟過去CPU要「服侍」行政長官、政務司司長和財政司司長3位主要官員不同,將會是李特首的御用智囊,直接向特首負責,政府架構中亦隸屬於行政長官辦公室。李特首喜用「管治團隊」和「團隊精神」等詞,相信採用「特首政策組」是要突顯他為團隊之首,不存在兩位司長有異於特首的政程(agenda)和政策優次。此外,《施政報告》和附件《政策措施》並無交代CEPU的編制和人選。過去擔任CPU之首的5位首席顧問,任期最長的3位都有長期從事政策研究的非公務員背景,與公務員體系保持一定距離、不受公務員文化和傳統思維掣肘。

筆者估計,CEPU之首(職銜待定)也大多會找類似背景,在社會上有點知名度的人士出任,如曾透過參與政府的法定或諮詢委員會對政府運作有一定程度認識則更佳。

以往CPU聘用資深的大學學者為全職顧問及支援他們的研究員。林鄭政府的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強調其主要職能之一,是提供更多機會給青年人直接參與制定公共政策。雖然政府沒有交代「創新辦」存在4年這方面的績效,但值得支持引進CEPU,也和應了今年《施政報告》第七章《青年興 則香港興》中「青年發展」一節的「青年參與倡議計劃」和「拓闊青年視野」措施。

至於何時成立CEPU,特首用上「今年內」的字眼而非「今年年底前」,未知意指本施政年度(即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還是2022年內尚餘的兩個月。特首經常強調施政要提速,上任後至今亦已過了130多天,以他的辦事作風,理應已就政策組的人選、編制、支出等細節完成擬備建議,盡快日內向立法會申請開設職位及撥款。

過去CPU行事低調,最後兩任的首席顧問劉兆佳和邵善波算是公眾曝光率較高和較多公開談論CPU的工作。雖然公眾對CPU的建樹難以知悉,但不少關注政府制定政策建議過程的人士,對上屆特首林鄭月娥「殺組」之舉極不贊同,足以反映社會有意見認為CPU運作雖欠透明(研究課題通常都是甚具爭議性和高度敏感),但亦非是政治花瓶,有其存在價值。

溫故知新,將要審議政府申請有關撥款的立法會議員和將加入CEPU的成員,不妨上網參閱一份2014年由香港大學公共行政碩士學位課程研究生撰寫有關CPU的研究報告(core.ac.uk/download/pdf/38069867.pdf),從而思考CEPU應該發揮的功能和運作模式。將來CEPU雖或難以像政策局及部門般設立量化的績效指標,政府和議會也許要協商定出一些短中期目標和優先研究的課題,確保公帑用得其所。更重要的是要讓李家超政府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達至由治而興的境界。

劉勵超  前中央政策組副首席顧問

上一篇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下一篇施政「以結果為目的」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