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國家文化戰略落地 港府任重道遠

劉健宇|

2022年9月13日

近年國家在推動中華文化傳承有多項新猷,2022年5月的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便以「深化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為題,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要「積極推進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遺產的多重價值,傳播更多承載中華文化、中國精神的價值符號和文化產品」。李家超政府上任後隨即設立「文化體育及旅遊局」,該局應承擔國家文化戰略落地的重要責任,本欄將一連數周就文化政策,向李家超任內首份《施政報告》建言獻策。

「國潮」大局香港不應置身事外

2022年6月,國家多個部委聯合發表印發《數字化助力消費品工業「三品」行動方案(2022—2025年)》,旨在開展品牌培育能力提升工程,挖掘中國文化、中國記憶、中華老字號等傳統文化基因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加強新生消費群體消費取向研究,推進「國潮」品牌建設。早於2018年,中國體育品牌「李寧」在紐約時裝周以「悟道」為主題的時裝秀開始,中國元素的服飾設計、電視電影、動漫遊戲等產品漸蔚然成風。

國潮,狹義角度可理解為潮流款式的外形設計,帶有中國特定元素;廣義角度則可理解為「民族品牌的崛起」。近年故宮、三星堆等博物館基於中國經典文物元素開發文創產品,央視春晚通過高新科技將傳統山水意境融入現代舞台,均提升了內地居民,特別是青年群體對「國潮」的審美與關注。

國家一級協會二級機構「中國禮儀休閒用品工業協會」於2021年2月決定增設「國潮工作委員會」(China Style Committee),旨在圍繞「國潮」經濟文化發展趨勢,團結、聯合、組織行業專業人士及機構,開展學術和技術交流,並制定相關行業標準。

在香港,有不少促進營商、創業的基金與資助計劃,但當中並未特別注重引導「國潮」,未來文體旅局應聯合相關部門,鼓勵青年,以至創業家、企業家,開發更多「國潮」文創產品,好好把握內地龐大的內需市場。

文化產業數字化須有港方案

除了國潮外,國家近年亦積極推動文化產業數字化。「實施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於2021年寫入《十四五規劃》,國務院於2022年5月公布《關於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對文化數字化進行總體部署,並要求加快文化產業數字化布局,在文化數據採集、加工、交易、分發、呈現等領域,培育一批新型文化企業。其實,2021年國家統計局數據已顯示,該年全國規模以上的文化及相關產業中,數字文化新業態特徵較為明顯的16個行業小類,已實現營業收入近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比上年增長18.9%;兩年平均增長20.5%。

疫情期間不論中外,雲端博物館、電影院等數字文化產業逆勢上揚,展現強大的成長潛力;加上市場競爭已從單純的技術之爭轉向「技術+文化」之爭,創造品實力是塑造軟實力的一環。上述戰略方案的最終目標,便是通過建立高質量傳播品牌文化,通過以全球視角、時代眼光、創意手段展示中國工業新形象,提升中國工業、中國製造的影響力。舉例而言,2022年7月,中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雲台山」發布了「雲台山國風元宇宙」專題片,該片以文化IP「竹林七賢」中的劉伶為第一視角,將元宇宙科技與紅石峽、雲台天瀑、雲台山夜遊等景區熱門景點相結合,在國風與與元宇宙結合下帶來了沉浸式體驗。

市區重建之下,不少「老香港」、「中西滙聚」的社區,往往未能保留,未來我們應探討通過不同互聯網技術,善用香港的文化資源,在數碼世界助力香港的文化保育,以致文化產業數字化。

深圳推動「文化+金融」追上香港

香港的金融產業與文化產業素來享譽國際,但近來深圳卻在「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範區」的「雙區」驅動中,致力於加速「文化+金融」的戰略布局,頗為超越香港之勢。2022年7月,深圳市有關部門發表《關於推進文化與金融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提出創建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範區,建設文化金融主題產業園區等。值得注意的是,深圳的四大支柱產業為高新技術產業、現代物流業、金融服務業、文化產業,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已達到近1800億元;2020年受疫情影響,但仍達到1776億元。

深圳推動文化與金融深度融合,將着重支持文化企業上市融資、鼓勵設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等。現時深圳政府投資引導基金共參投6隻文化類子基金,設立全市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和中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此外,深圳亦計劃建設適用國際通用規則的藝術品(非文物)拍賣中心,建設文化金融主題產業園區,以及成立深圳市文化金融服務中心,推出「文化產業板」,構建起文化產權交易、文化產業投融資、文化企業孵化重要平台。

深圳兩大文化產業品牌為「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及「香蜜湖文化創意指數」,前者定位為「文化+金融」展會平台,為促成上萬個文化產業投融資項目進行展示與交易;後者則是國內首個文化創意主題股票指數,也是全國首個深港跨境文創指數,涵蓋遊戲、影視、廣告、文化旅遊、數字內容服務等多個領域,選取了總市值大、流動性好的100隻文化創意產業相關股票作為樣本股。

香港的金融產業與文化產業在短期內或許仍有優勢,但長遠而言,除了積極參與大灣區拓展機遇外,亦須推出獨特的發展方向,將「香港所長」做到「國家所需」。

香港史學後進協會秘書長。本文為2022年《施政報告》文化政策倡議之一。

上一篇檢視人口政策 健全人力規劃

下一篇一份施政報告 折射民主派不同面貌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