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了好幾年的幣市,雖然尚屬新興市場,但比上一個牛市時已成熟不少。筆者乃量化交易員,最看重的是數據。這幾年幣圈數據的質素,因為市場競爭而顯著提升,令投資者炒賣前可以參考的數據量大增。假如你的炒幣決策還是在看圖,很大機會已輸給市場大部分的參與者。
懂得鏈上數據有優勢
幣圈主要數據種類有:價量數據、衍生工具數據、鏈上數據,以及另類數據(alternative data)。另類數據指本來非用到金融投資用途的數據,但在這個分析、下載數據極其容易的時代,這些數據都可以作為投資參考。
顧名思義,價量數據就是價格與成交量的相關數據。至於衍生工具數據則是期貨、永續期貨、期權市場的各種數據。例如未平倉合約、期權引伸波幅、資金費率等。要明白這些數據背後的啟示,需要一定的金融根基,所以並非每個散戶都能掌握。
鏈上數據則是幣圈獨有,傳統金融人一般都不懂傳譯,所以懂得利用的話更有優勢。加密貨幣基於區塊鏈運作,這些與區塊鏈相關的數據就是鏈上數據。例如Total Value Locked(TVL)、活躍錢包數、去中心化交易池的流動性等等。
至於另類數據,在幣圈的應用一般有新聞或社交媒體的情緒分析(sentiment analysis)。例子有Kaito市場情緒分數、twitter/X討論熱度等。
2024年的數據提供商競爭非常激烈,以往每一個數據提供商只會專注於單一數據種類,但為了增加客源,同一價錢可以使用的數據量和價值都大幅提高。
提供商搶客競爭激烈
例如,以前只有極少數據提供商會提供比特幣CME期貨的相關資料,要下載的話需訂閱Bloomberg terminal。不過,自上年開始,已經有部分幣圈數據提供商增加這種數據服務,令投資者可以節省接近每月2萬港元的Bloomberg terminal成本,以更低價錢使用數據。
而且,其中一個最著名的提供商Glassnode,以往涵蓋的幣種很有限,但最近也不斷增加幣種數量。宏觀而言,同一單位的價錢換到的數據量愈來愈多。炒幣時應該再沒有藉口不看數據。
幣圈數據唾手可得,炒幣最合理的方法必定是有數據作為依據,而非主觀炒幣。各位必須明白「炒幣就是炒數據」的道理,才能穩中求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