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公布的經濟數據表明,2022年12月內地大部分經濟指標相比11月份進一步走弱,致使第四季度GDP自第三季度反彈後再度放緩,全年GDP下降幅度亦因此較2021年還大。
12月份,在供給端,工業增加值僅增長1.3%,服務業生產指數下降0.8%;在需求端,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連續第三個月陷入負增長,下降1.8%,固定資產投資(當期)增長3.2%,貨物出口下滑0.5%,結果拖累第四季度GDP增速從第三季度的3.9%,下降1個百分點至2.9%,令市場對第四季度大幅反彈的預期落空;2022年全年GDP增長3%,比2021年實際增長和2022年增長目標分別相差5.1和2.5個百分點。
開關初期 民眾外出反減
12月份數據大幅走弱並不令人意外。眾所周知,內地疫情和防疫措施在12月份產生了根本性轉折,在Omicron病毒致病力比疫情初期時的病毒大為降低,在內地人均疫苗接種率已達2.5針以上的形勢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於11月11日推出了具轉折性意義的優化疫情防控二十條;12月7日出台了具體優化舉措十條,12月26 日更公布了「乙類乙管」新政策,防疫措施已基本放開。
這一放開是審時度勢的,是正確的。但在放開初期,難免產生轉折痛苦。的確,在12月份,由於Omicron病毒的高度傳染性,各地新冠感染人數急劇上升;在此形勢下,儘管重症和死亡人數仍然保持在低水平,人們為感染所阻或仍然恐懼感染,因而並沒有像所希望的那樣,在放開後很快就外出活動和消費,反而外出更少了,從而進一步削弱了消費和經濟的增長。
爆疫期GDP增長靠固投出口
2022年GDP增長3%,意味着經濟頂住新冠疫情及其他負面因素的壓力,再上了一個新台階。可就其增速而言,為1978年以來的第二低速,僅高於新冠疫情爆發年2020年的2.3%,其原因當然主要是新冠疫情影響。從消費端三駕馬車的情況來看,消費是最大的拖累,社會零售總額負增長0.2%,而消費佔GDP 50%以上,大幅拉低了GDP增速。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1%,還算可以,是GDP增長3%的最大貢獻者。貨物出口在第四季度很差,但全年不錯,增長10.5%,也為GDP維持增長作出了貢獻。
筆者月初已指出,基於以下3點考慮,即疫情轉折、經濟政策寬鬆加碼和外圍環境雖轉差但不至於衰退,定性而言,今年內地經濟不但將復甦,而且將強勁復甦。
但定量來說,復甦究竟能有多強勁,繼而今年經濟增長速度究竟能有多高,取決於防疫措施放開後人們基本上回復到疫情前正常生活狀態的時間長短。關於這一時間,稱為「復常時間」,月初筆者指出有兩種可能性,一是在2月中旬,二是在4月中旬;若是前者,經濟將報復性復甦,GDP增長7%;若是後者,經濟將恢復性復甦,GDP增長5.4%。
消費將成復甦最大動力
從最近半個月形勢發展來看,前者或靠近前者的可能性在增加。在大量人群感染過且確認Omicron病毒的重症率和死亡率很低之後,大多數人已在像對待普通感冒一樣對待新冠,從而解除對新冠的恐懼心理,勇於外出進行基本正常的活動和消費,甚至報復性的活動和消費。因而,市面上交通已開始擁擠,春節的節日氣氛湧現,街市開始喧鬧。政府方面,23個省市的地方政府已發布今年GDP增速目標,最高9.5%(海南),最低4%,其他多在5%與6.5%之間,不可謂不樂觀。
當然,今後還可能有反覆,不確定性仍然存在。但就目前態勢而言,今年我國經濟報復性復甦的可能性在增大,天秤在向報復性復甦方面傾斜;具體到GDP增速,將在5.4%和7%之間,6%以上的可能性在增大。
從三駕馬車來看,消費去年是經濟增長的最大拖累,今年自然就是經濟復甦的最大動力。預計社會零售總額將增長9%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以上;貨物出口增長3%以上。
今年全年經濟的整體運行態勢,將是向報復性復甦邁進。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全球治理研究中心首席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