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港府斬釘截鐵表明不禁社媒可穩定人心

社評| 社評

2024年3月7日

立法會昨天(六日)召開保安、司法及法律事務委員會、研究《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相關小組委員聯合會議,行政會議召集人兼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指出,諮詢文件載列「其他意見」中,有人提到「將 Facebook、YouTube等網站撤出香港市場」,葉劉稱彭博引述相關言論,引起很多外國友人恐慌,問及特區政府是否會禁制該類社交平台。

引起恐慌的不止於外國人,還有內地人。另一議員尚海龍以普通話表示:「看到某外媒不實的報道已經在新來港人才平台引發熱議和討論,有些人會擔心是不是在香港不能用某(油)管(YouTube)、不能訪問某(臉)書(Facebook)啦?本來想來香港買房,現在能不能買?」

《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的要旨是保護國家安全,然而對於一般奉公守法的普羅老百姓而言,他們不會勾結外國勢力,他們不會竊取國家秘密,最關注的往往是立法之後能不能繼續安心上網。外國人、內地人、尤其本地人的關注不難理解,因此,特區政府的澄清極具指標性作用。

律政司司長林定國在立法會回應指出,政府可以斬釘截鐵地表明,不會一刀切禁制任何社交媒體,不會阻止這些工具存在,條例只是針對濫用這些工具散播危害國家安全言論的人士,而不是社交媒體本身。林司長認為,極有理由懷疑是唯恐天下不亂的人散播危言聳聽的言論,阻礙香港立法。他強調香港貴為國際金融貿易中心,非常依賴資訊自由流通。

特區政府隨後發表聲明,批評彭博錯誤報道,令人對二十三條立法建議產生誤解和恐慌,表示強烈不滿和譴責。聲明又說,彭博的假新聞已影響其可信性,及其在媒體界的公信力,要求對方須確保往後有關二十三條立法的報道公正、持平,以免任何讀者受到進一步誤導。

社交媒體是當今自由社會的日常必需品,Meta旗下Facebook、Instagram、Messenger及Threads在香港時間周二晚(五日)突然全球癱瘓,用戶無預警下被登出,無法登入,午夜過後才陸續恢復正常。集體死機期間,不少人戲稱「世界末日」,社交媒體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資訊自由流通對於香港的重要性亦不言而喻,政府鏗鏘直接強調不會禁制社交媒體,可望穩定人心。正如前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所言,有關二十三條立法的討論「歸根究柢是觀點與角度的問題」,外界「懼怕立法也源於對未知的恐懼」,尤其是不知道立法引起的後果;當局不會禁制社交媒體是一項清楚訊息,有助於紓緩未知的恐懼。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說,二十三條公眾諮詢期間收到意見書顯示,支持率百分之九十九,可見大部分市民贊成立法,明確反對的不足百分之一。他又提到,反對意見書有一半沒有署名或署名不能辨認,餘下一半是反華團體或通緝人士,意見除反對立法,亦有誤解或有心寫出誤導性說話,包括二十三條立法後沒有自由,「講句嘢都唔得」。他稱反對意見的參考價值在於,政府當他們是誤會,明白市民在哪方面有誤會以便更清楚解說。就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有市民接受街訪時不敢對二十三條立法表達意見,鄧炳強反指,見到不少人主動表示很支持立法,至於個別媒體如何令到市民不敢回答其問題,則不作評論。

政府願意把反對意見納入參考範圍,繼而提供更清楚解說,這一點應受讚賞,此乃恢宏大度的胸襟。然而,如果真的有人不敢表達意見,政府亦該嘗試理解背後的隱衷,藉此進一步消除未知的恐懼。老百姓擔心立法後禁制社交媒體恰恰是一個例子,解釋得愈清楚愈好。

此外,有宗教界人士認為,信徒會私下向神職人員尋求心靈輔導,可能表達了對施政、社會或國家不滿,擔心日後立法要求舉報「叛國罪」,與宗教界為信徒保密的傳統產生衝突,而神職人員未必具備足夠的法律知識判斷如何應對。諸如此類的疑惑,同樣是解說得愈清楚愈好。

上一篇從地區視角看「23條立法」5亮點

下一篇開快車高效審議23條 法案委員覓幕後軍師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