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香港地區行政發展藍圖

胡恩威|

2023年5月9日

特首李家超公布香港區議會改革方案,全面把權力集中在政務司和副政務司手上。從管治效率和提升管治質素的角度來看,這方法是完全正確的。因為香港過去推行的代議政制就是一個為反對而反對的政制模式,其實對於優化管治並沒有任何好處。

現在政府把權力集中,由地區民政事務專員(District Officer)兼任地區議會主席,直接負責地區行政是完全正確。地區要做出政績,就須要有一份地區行政發展藍圖,須要做研究、須要做分析。因為這一次區議會改革是一個過渡期,長遠來說,香港地區行政必須學習其他國際大城市,推動「區長制」與政府內部架構重組,尤其是和民生相關的部門。

由於香港目前沒有一個專門負責處理市政的部門,1999年政府解散市政局和區域市政局之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和食物環境衞生署變成非常龐大的政府部門。但長年缺乏改革,並未能配合科技和社會各方面發展的需要。所以今次區議會改革只是一個開始,下一步須要更有系統地進行整體的規劃和分析,例如檢討地區行政的分區。香港政府長年沒有檢討,每次都只是檢討投票選區,而沒有檢討行政區域。例如目前消防分區、警察分區、醫管局分區、食環署分區,分區的劃分方法都是沒有系統的。又如十八區把所有離島都歸納為同一個離島區,劃分方法並不適合,大嶼山和東坪洲的面積和人口已經很不一樣。地區行政首先檢討應否重新分區?再者,離島區應該以島嶼為單位,而不應該像目前籠統地把所有島嶼歸納成一個離島區;因為這個做法會扼殺一些島嶼的發展。

政府目前須要做的事︰第一,由政務司領導,研究香港地區行政的未來發展模式應該是怎樣?要發表白皮書和藍皮書,論述未來地區行政發展的路線圖及具體模式,要怎樣推進和進行。

第二,藍皮書應探討地區行政如何進行分區,比較世界其他城市,尤其是內地深圳如何推行地區行政,香港要和國家戰略對接,必須由地區行政開始。內地「區長制」是如何推選?怎樣進行?要有詳細的分析。然後要設下時間表和路線圖。我認為香港須要研究新加坡地方行政模式,為什麼新加坡選民既有投票權但管治質素也能夠提升?這是香港未來代議政制發展要學習、研究和參考的案例。

第三,根據重新分區,研究政府部門,由規劃署、運輸署、地政總署、路政署以至其他政府部門,應如何配合地區行政,要有一個長遠的規劃模式和藍圖。

香港政府在八十年代推動的代議政制出現了什麼問題?如何有效地反映民意?香港民選區議員數目減少,目的就是要改善施政質素。而改善施政質素就必須進行調研。要調研,政府就必須對地區行政有發展藍圖。要有一個方針、要有一個規劃,所以政務司司長和副政務司司長任重道遠,他們應該扮演如市長的角色。目前政府部門運作模式並不理想,各部門之間由於分工問題,很難對接。部門與部門之間的溝通缺乏協調,所以由政務司司長主持和統領是正確的。但是政務司司長主持之後,如何運用他的權力進行部門具體的改革?這便需要由第三方進行研究。這部分交由特首政策組去做?還是邀請內地專家來研究?並向深圳及內地城市取經。

而地區行政區長、地區專員如何培訓?是否歸入政治問責制?是否由特首委任?怎樣能夠培育一隊管治梯隊?若果由政務官擔任區長,未來政務官的甄選如何進行?是否學習新加坡模式?還是一個怎樣的模式?都是須要研究和討論的。

區議會議員扮演地區諮詢角色,諮詢什麼?怎樣諮詢?如何諮詢?也要有一個模式和方法去做。若果區議員只是變成空談角色,區議會便沒有什麼具體的意義。精簡架構,減少開無必要的會議,政府官員多落區考察了解民情更為重要。以前透過選票選出的民選代表,有其好處也有其壞處。壞處就是他們為了選票,變成很容易為反對而反對,而沒有更長遠的視野。所以每區應該引進不同類型的專家擔任區議員,發揮他們智庫的角色,提升管治效率,才能夠產生真正的建設性作用。

地區行政是管治之本。特首重視並親自解說是對的。下一步是要有更多的研究,發表白皮書或藍皮書,根據一個具體藍圖去按步執行,才能夠為香港未來的長治久安、良政善治打下穩固的基礎。而政黨也應該檢討和重新定位,加強他們做實事的角色,而不是只扮演反對政府的角色。怎樣優化政府政策?優化地區環境衞生、民生配套各方面設施。應該透過他們對政府體制的認識,提出建設性的改革建議,才符合市民福祉和香港的長遠發展利益。

上一篇記協換主席求存? FCC模式尋出路

下一篇區議會的權力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