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復常鑰匙復信心 民營經濟做引擎

社評| 社評

2023年4月22日

中國首季經濟增長百分之四點五,屬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今年一至三月是解除防疫措施後首個完整季度,工商業全面解封,重拾升軌可期,最新公布的數據總算不弱。然而,經濟復常目前激活的是「存量」,未來有待創造「增量」,逐步消除疫情傷痕,踏上新台階。中央定下今年經濟增長目標為百分之五左右,要燃點起新引擎,餘下季度須循各方面提振消費信心,別墮入通縮,當中民營經濟可扮演要角,為整體經濟加油添火。

綜合近期發展,大致是喜中有憂。國家統計局周二公布,一至三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百分之五點一,遜預期,民間固投只增百分之零點六,繼續落後;三月份零售消費勁升百分之十點六,惟實際金額未及首三個月的平均數;三月城鎮調查失業率雖降至百分之五點三,青年人失業率卻高企百分之十九點六。中央並非沒有着力刺激,首季新增貸款便超過十萬億元人民幣,但期間通脹率不升反降,三月放緩至百分之零點七,若說通脹是經濟中流通貨幣多寡的反映,相當比例的新貸似乎在空轉。人民銀行官員於周四的新聞發布會上亦坦承供需恢復不匹配。還有,內地媒體早前流傳貴州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一則短訊,透露調研地方債務後,發現自身之力已無法化解,需中央支持。凡此種種,顯示經濟總體縱有改善,結構則欠平衡,地方政府捉襟見肘,財政與就業壓力山大。

內地向來有所謂民營經濟的「五六七八九」現象,意指民營經濟貢獻全國五成以上稅收,六成以上國內生產總值,七成以上技術創新,八成以上城鎮勞動就業,九成以上企業數量。如今社會走向復常,投資、消費、物價及就業等指標仍有落差,很大程度與民營經濟未獲足夠提振有關,當前主要是激活存量,釋放被積壓的需求,不太可能長期維持,往後得靠經濟增量延續升勢,這便需要民營經濟接力,按照「五六七八九」的貢獻,失業和地方債務有望紓減。

事實上,民營經濟是否活躍,與經濟增長高低關連性很強。去年受疫情衝擊,經濟只有百分之三增長,固投增加百分之五點一,惟民間固投只升百分之零點九;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利潤減少百分之四,私營企業更大跌百分之七點二。反觀疫情較平和的二〇二一年,經濟強彈百分之八點四,期間固投增加百分之四點九,民間固投飆升百分之七;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利潤上漲百分之三十四點三,私營企業亦大升百分之二十七點六。回望爆疫前的二〇一九年,經濟增長百分之六點一,民間固投及私企利潤同樣較強。

民營經濟如何高效運行,非三言兩語說得清,與經濟增長的關係卻顯而易見。原因不難理解,民營企業本質靈活,數量龐大,僱員眾多,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高;經營狀況好,投資自然強,就業機會增多,推動收入上升,從而帶旺消費,壯大服務需求,對經濟產生良性循環,政府稅費收入也水漲船高,牽一髮而動全身,反之亦然。經過連番整改,中央近月屢屢強調支持民營經濟發展,要為其創造有利環境,堪稱務實,抓對重點,各方靜觀如何具體扶持。

進一步看,民營經濟並不局限於本地企業,外商也是關鍵一環,帶來新資金新技術,促進競爭,對提升經濟質量很重要。中央一直重申開放政策不會變,門將愈開愈大,可是,外商對華投資明顯放緩,尤其在疫情期間更罕有呈現收縮。去年底防控鬆綁後,各省市政府紛紛組織招商引資團,到海外搶訂單搶投資,據內媒報道,這類招商團現在仍魚貫出發,惟成績難說很突出。因為眾多外商都在觀望,當局對民營經濟的舉措成為風向標。

很多民營企業仍未積極動起來,或基於經濟重啟時間尚短,未從疫情衝擊中復元;或對政策的確定性有猶豫,不敢冒進,畢竟曾經遇過風向一變,全行業反轉的傷痛。再者,即使政策吹暖風,也未必可一蹴而就,好像平台企業不久前還犯下資本無序擴張,現在則被賦予新角色要往國際市場大顯身手,變化之大,需時思索下一步。因此,內地不少專家呼籲當局要出台更多重磅穩定政策,展現決心支持民營經濟;更有退休高官建議直接立法,恒久保護企業家的產權及利益。不同意見紛陳,共通點皆指向修復信心,提高可預見性與安全感,正是啟動這增長引擎的鑰匙。

 

上一篇女性疫後減儲蓄 恐現退休資金缺口

下一篇旅遊餐飲的「失血」「供血」警號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