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南丫島的天主教露德聖母幼稚園,是島上唯一一間幼稚園,創校59年,主要服務島上居民。近年島上多了外籍人士居住,學校收了不少非華語學生。
張敏怡校長表示,現時全校學生120人,來自五湖四海,包括中國、英國、美國、法國、泰國、菲律賓、印度、愛爾蘭、俄羅斯、加拿大、西班牙、澳洲及南韓共13個國籍的學生。幼稚園透過多元化的課程活動,如大自然探索、戶外參觀、專題研習、宗教及德育活動等,培養共融學習文化。
南丫島現有6000多人口,根據資料記載,七十年代末興建發電廠時,大量外籍工程師和家眷進駐,因發現這個島宜居,定居下來,並吸引愈來愈多外國人居住。「學校的教學語言是中文,對非華語學生是一大挑戰。」張敏怡校長表示,該校的外籍家長多是扎根香港,希望下一代學好中文,而學校採用循序漸進方式,讓學生由淺入深逐步學習中文。
「入學初期,老師先以英語跟非華語學生交流,建立好關係後再逐步教一些簡單中文,例如起身、坐低、去洗手間、攞書包等等。另一方面,學校採用繪本教學,老師以肢體動作示範及玩遊戲形式,讓學生唱兒歌、讀短句,從中理解及學習中文。」
她表示,當非華語學生升上K2及K3後,就會變得大膽,加上在學校與華語生一起學習、交流,漸漸就會掌握中文。「到他們升小學,有約八成多學生獲派島上唯一的小學南丫北段公立小學,所以需要中文根基。」
這座隱藏於山上的平房式校舍,在市區非常罕見。訪問當日,記者抵達榕樹灣渡輪碼頭後,沿着榕樹灣大街,朝南丫島家樂徑前進,不久就看見幼稚園的指示牌,於家樂徑向左轉上山,途經南丫北榕樹灣籃球場,很快便到達學校。
中英語能力同步提升
南丫島最大特色是沒有大型超市,也沒有連鎖快餐店和便利店,島上只有村屋小店,充滿人情味。
張校長表示,2019/20年度推行了非華語小組課程,安排每組6至7名小朋友跟老師進行語文活動,加強中文聽說技巧。「我們會進行戶外活動,如新年派揮春給街坊,鼓勵非華語學生用中文說新年快樂,另外帶小朋友到小店購物,讓他們用中文問價錢。」
由於外籍學生人數多,與本地生互補不足,讓同學中文和英文的能力都提升。張校長坦言:「的確,我們華語生的英語水平一般不錯,加上學校的外籍英文老師本身也是南丫島居民,經常以玩遊戲、唱兒歌講故事方式教學,深受學生歡迎。」
借助共融文化等優勢,今年初,學校第一次舉辦了「年年歡樂,家家團圓」的新年活動,張校長形容類似攤位形式,邀請了學生、家長、島上居民和校友及新生到校感受熱鬧的新年氣氛。
「我們將多元文化特色滲透入活動中,例如小食嘗試,有不同地方的賀年食品,亦邀請不同國籍小朋友穿上本身國家的新年民族服裝,互相交流。另外,很多幼稚園都有『開心果月』,主要分享水果,我們就請小朋友和家人製作特色果盤帶回校分享,可見外國人喜歡熱情果,泰國人喜歡用菠蘿加工成盅,或以椰子弄成食物,大開眼界,是一個不錯的文化交流體驗。」
3歲踩單車上山返學
張校長本身是南丫島居民,住了10多年之後搬到市區,任職於香港天主教教區學校聯會其他幼稚園。兩年前搬回南丫島,接任為天主教露德聖母幼稚園校長。
她印象最深刻是2018年9月來到學校,看見K1的3歲小朋友戴上頭盔,靈活地踩兩個轆的單車上山下山,每天這樣回校上課,令她嘖嘖稱奇。「島上小朋友的大肌肉發展真的很發達,有些會踩滑板車上落山,甚至已經學滾軸溜冰,非常厲害。他們相對於市區小朋友較硬淨、自理能力高,因為有些3歲的市區小孩仍未戒尿片,這裏的小朋友全都會自己去洗手間和清潔,好叻。」
她又大讚島上的小朋友很錫老師,很錫同學,對學校很有歸屬感。「例如沿路見到美麗的石頭或掉下的花朵,他們會拾起帶回學校,送給老師。或者見家中種植了一些盆栽,覺得好靚又會摘一些送給老師,很有心。」
疫情停課期間,張校長寫信給每位學生,同時也寄上信紙和信封,鼓勵他們嘗試畫畫或寫信給老師和學校職工,表達心聲,最後收到很多回信。張校長收到菲律賓籍學生寫的信,裏面寫着「I miss you」,非常窩心,她一直放在辦公桌上, 亦有很多同學寫信給老師表達心意。
學生立志接任當校長
早於幼稚園時代,張校長已經立志成為老師,她微笑說:「記得那時幼稚園有模擬老師活動,我對住公仔和黑板扮演老師。」結果夢想成真,投身幼兒教育界多年,她認為最重要有耐性,因為每個小朋友的特性不同,所以要摸索及因材施教,有的需要時間和耐性陪伴,有的要放手讓他們嘗試,老師從旁協助。
她最難忘一位全日班的小朋友,午睡後老師要學生自由畫畫,他畫完便舉手說要找校長。原來他要將畫送給校長,畫中有學校、張校長,他說:「校長,將來我想回來當校長!」
張校長好奇,大多數小朋友的志願是當老師,問他為什麼不當老師,要當校長?他回答:「我要像你照顧所有小朋友,到你年老,不用做校長,由我幫手做校長。」聽罷,張校長感覺甜蜜又窩心。「剛才提過島上小朋友較硬淨、獨立,較少喊,也有個別例子是新生未適應環境會哭,我便陪着他、慢慢哄他、吸引他入課室。曾有小朋友每日哭着說要找校長,我照顧他一段時間後就要放手給老師,因為他要與老師建立關係,才能融入課室。」
追溯歷史,幼稚園於1958年由明之剛神父籌備開辦。「聽街坊口述歷史,以前除了學校,也有興趣班,由神父修女教針黹手藝,讓街坊學得謀生技巧。」1961年經教育署批准註冊為露德聖母學校,30多年間,分別由不同修會的神父及修女擔任校監。1997年實行統一中央化制度,委任一名總校監管理各教區幼稚園。2002年正式命名為天主教露德聖母幼稚園。
學校重視天主教教育,效法露德聖母敬主愛人的心及服務精神。因有地理優勢,張校長指大自然教育是學校特色之一。「學校置身大自然,四周遍布花草樹木,空氣清新,因此我們善用環境,設計專題活動讓學生圍繞學校走一圈,發掘特別的花朵植物。校內設有園圃,讓幼兒從小認識不同種類的植物及學會愛護環境。而且活用環保物料如膠樽、雞蛋殼,自創遊戲及進行美藝創作,讓學生學習珍惜及欣賞天主創造之物。」
她笑言,最受學生歡迎是操場的大型攀登架,鋪設了地墊,讓小朋友在一個安全及充滿樂趣的場地自由玩耍。校內兩個課室完成裝修工程,備有電腦、大型銀幕及投影機等資訊科技設備,以發展幼兒的多元智能。「我們亦善用戶外及社區資源,例如到沙灘進行教學或遊戲。」
學校設有半日班及全日班。「全日班20個名額,半日班最多45個名額,視乎出生率及當年遷入南丫島的外籍家庭數目。低班及高班是上午班,幼兒班是下午班,所以小朋友入學第一年會讀下午班。」她指近幾年收生穩定,無分國籍背景,只要有學額便錄取。
至於升學方面,八成學生升讀島上小學,兩成選擇到市區讀書,也有少數外籍小朋友升讀國際學校。張校長期望經過3年幼稚園生活,讓宗教種子及精神培植於小朋友心中,長大後記得天主,懂得愛人,一如校訓:敬主愛人。
撰文 : 林艷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