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專家:大灣區發展挑戰機遇並存 十一城市優勢互補 安永「聚能大灣區論壇」發掘數據、金融、ESG互通潛力

2022年8月24日

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是中國重大國民經濟發展戰略之一,香港作為其中一員,加上「一國兩制」的優勢,在大灣區建設擔當重要角色。安永與香港投資推廣署及深圳市國際交流合作基金會早前舉辦「聚能大灣區論壇」,以「擁抱環球變化 抓緊灣區機遇」為主題,分享大灣區發展最新趨勢與洞察,香港如何能繼續發揮優勢,做優做強,增強周邊區域經濟發展動能。

(左起)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投資推廣署署長傅仲森、安永大中華區主席辦公室資深顧問陳瑞娟、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安永香港及澳門區主管合夥人李舜兒、安永華南區主管合夥人黃寅、前海合作區黨工委副書記、前海管理局常務副局長黃曉鵬、安永中國主席及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陳凱、中共深圳市委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深圳市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姜力琨,及深圳市國際交流合作基金會秘書長李丹。

作為全球領先的審計、諮詢、稅務、戰略與交易的專業服務機構之一,安永在大中華區提供專業服務將邁向55周年,除了持續推出覆蓋不同行業領域的洞察報告,積極分享專業經驗、知識及技能外,還通過舉辦大型論壇,滙聚灣區專業人才及資源,為客戶提供具有國際視野、合乎灣區發展需要的高質量服務。這是安永連續第二年舉辦「聚能大灣區論壇」,今年亦是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的認可活動,會上邀請中共深圳市委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深圳市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姜力琨、前海合作區黨工委副書記、前海管理局常務副局長黃曉鵬、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投資推廣署署長傅仲森,以及來自大灣區的各研究機構、高校以及企業的嘉賓出席,在金融、科技、醫療、基建、人才及ESG領域上,共同探討大灣區發展機遇與前景。

致力令大灣區實現互聯互通

安永中國主席及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陳凱表示,今屆論壇有幸能與香港投資推廣署及深圳市國際交流合作基金會合辦,並且獲十多間專業機構支持,為大灣區如何把握世界經濟,以及產業加速調整的時代機遇,開展富有研究性的交流,將更多的創新資源、先進理念及思路融入大灣區,實際賦能灣區的高質量發展,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本屆論壇將更綻放更多的思想火花,發掘更大的發展機遇。

他續表示,建設大灣區是國家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戰略支點,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以來,大灣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粵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大灣區已成為國家開放程度最高、經濟實力最強的區域之一。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之年,也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灣區11城握指成拳,將加快構建一體化的高水平開放新體系,持續探索發展新動能。

與此同時,今年是安永大中華區即將邁向55周年的重要里程碑,半個多世紀以來,安永堅持回應國家發展策略,服務社會及政府所需,為社會創造長期價值,努力建設成專業機構;大灣區建設起動後,安永為大灣區的發展進行了戰略部署,設立了大灣區業務發展中心,於六大資源領域加大投入,加強安永在粵港澳三地的服務能力,為推動灣區實現互聯互通,構建包容互勉、協同發展新格局貢獻智慧方案。安永一直推動大灣區創意發展,與廣州碳排放交易中心簽署合作備忘錄,與前海國際人才港主辦2022年企業高管培訓班,共同努力發展灣區人才。

從多方面參與大灣區建設

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亦為主題演講嘉賓,分享香港在參與大灣區建設的措施及體會。他引用習主席在今年7月1日來港發表的重要講話,提出希望香港不斷增強發展動能,並特別提到香港要緊跟「十四五規劃」、大灣區建設及「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特區政府在這方面充分體會要抓緊國家發展機遇,香港一定會主動以自身所長,與深圳及其他大灣區城市共同開拓國際市場,深化香港「引進來、走出去」的角色,更加融入國家的發展大局,為國家作出貢獻。

黃偉綸提到首先是在創新科技方面,目前本地於基礎研究方面成績驕人,但要將相關研究落地仍須努力,這方面深圳做得很好,因此兩地合作是強強聯手,除了在河套地區的合作外,特區政府在構思北部都會區時,於河套旁的新田預留了土地,與河套地區加起來超過一百公頃,是目前科學園的16.5倍面積,未來政府對創科發展相當樂觀。

黃偉綸進一步介紹了在金融、基礎建設、航空服務、航運、專業服務、貿易投資等方面,香港參與大灣區的建設情況,他強調習主席在7月1日訪港時所發表的重要講話,提到「背靠祖國、聯通世界,這是香港得天獨厚的顯著優勢」,未來特區政府會努力發揮及抓住此優勢,繼續推行有利的措施建設大灣區,希望大家也作好準備,把握大灣區帶來的龐大機遇,共創繁榮。

安永華南區主管合夥人黃寅則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三套法律體系、四個核心城市」的城市群。在新發展格局下,這一制度優勢賦予大灣區引領國家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實現更高質量發展的責任使命。粵港澳三地需要繼續深化制度融合與規則對接,加快推進區域市場一體化建設。同時,政府、學術機構和企業還要攜手打造兼具國際視野與本地經驗的人才體系,特別是要為三地人才的自由便利流動,創造更多有利條件。作為大灣區建設的積極支持者和踴躍參與者,安永將與大灣區同心同進,將重點抓住大灣區在科技創新、金融、綠色三方面的發展優勢,配合區內城市和企業客戶,共同實現新時代大灣區美好發展願景。

安永香港及澳門區主管合夥人李舜兒也就業界如何更好為大灣區未來發展貢獻力量,提出四點建議:一是全面啟航。建設大灣區,合作應是主旋律。二是擁抱變化。迎接挑戰,在不確定的環境中尋找新動力,是需要回答好的重要課題。三是積極投入。對投資大灣區的企業而言,一方面要實時洞察行業發展動態趨勢,另一方面要練好內功,以自身高質量發展推動大灣區整體高質量發展。四是分享經驗。經驗分享可以起到很好的借鑑和啟迪作用,這也是安永舉辦聚能大灣區論壇的初衷。她表示,展望未來,通過更加精準的區域戰略規劃、更加順暢的政策協調銜接以及更加優化的產業功能布局,安永相信,大灣區內各城市定能各展所長、優勢互補,加速融合發展,形成更大合力,成為促進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力量。

數據加快產業升級 跨境流通新商機

大灣區在智能製造方面的發展蓬勃,在一些國際展覽上的重要性也逐漸提升。在「數據賦能—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和產業升級的機遇和挑戰」爐邊談話中,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數據科學和信息技術首席教授張曉平院士提出,大灣區與全球其他灣區相比,最特別之處是較為年輕,可把握年輕所帶來的規劃空間和可溯性,進一步發展吸引人才的完整體系以及生態環境。在應用數據以推動產業升級方面,張曉平認為,中小企研發成本較高,產業升級必須以整體行業角度出發,整合數碼化標準和能力,通過數據賦能,建立整套解決方案。目前數據安全一般是依靠法律保護,張曉平與團隊正在研究如何以安全計算技術平衡數據的運用和對私隱的保障,相信安全計算產業將會是新的發展機遇。

深圳市國際交流合作基金會秘書長李丹(左)、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及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數據科學和信息技術首席教授張曉平院士參加「數據賦能—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和產業升級的機遇和挑戰」爐邊談話。

而投資推廣署金融科技主管梁瀚璟與諾華誠信有限公司行政總裁何佳意在另一場爐邊談話「賦能新商機—大灣區驅動跨境數據流通及未來發展」之中,探討跨境數據流通的實際狀況,如何在合法合規的情況下實現。

何佳意表示,兩、三年前已跟內地展開工作,建立資訊互認平台並開始運作,也跟國內企業搭建資訊互通的平台,目前主力在銀行使用相關資訊,便利遙距開戶等服務,未來更可應用到保險公司、證券行等機構,透過科技確認申請人的資料是否真確。尤其是特區政府鼓勵港人前往大灣區生活,透過這些認證科技,解決生活應用上的困難。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投資推廣署金融科技主管梁瀚璟(左)及諾華誠信有限公司行政總裁何佳意參與「賦能新商機 — 大灣區驅動跨境數據流通及未來發展」爐邊談話。

促進大灣區發展—金融與ESG 並駕齊驅

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大中華區金融服務可持續發展服務合夥人李菁,以及安永稅務及諮詢有限公司大中華區及東盟區金融服務人力資本服務合夥人鄭添之,在專題討論環節中與一眾嘉賓就綠色金融議題進行討論。

(左起)安永1大中華區金融服務可持續發展服務合夥人李菁、廣州碳排放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孟萌、深圳市供應鏈金融協會副秘書長高婉寧、安永2大中華區及東盟區金融服務人力資本服務合夥人鄭添之、中電源動策略、併購及合作夥伴業務高級總監吳子堅,及中國銀行(香港)個人數字金融產品部副總經理周國昌參加了「促進大灣區發展—金融與ESG 並駕齊驅」專題討論。

廣州碳排放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孟萌率先分享,大灣區的煤碳比例約為30%,跟國內的60%相比可算偏低,但跟國外著名灣區約20%相比,還是有點偏高;至於碳排放強度方面,大灣區約為0.4,跟其他灣區的0.2水平仍是偏高,因此大灣區在綠色發展方面仍有一定空間。

中國銀行(香港)個人數字金融產品部副總經理周國昌認為,ESG在大灣區的未來發展範圍會愈來愈廣。他提及,國家在《十四五規劃》重點推動綠色建設,所有企業未來均有機會涉獵ESG的範疇,特別在融資、集資及投資這三方面,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於平台、服務、產品、創新及經驗方面均有優勢,帶動到綠色金融發展。

而深圳市供應鏈副金融協會高婉寧表示,中小企一直以來均面對融資困難的問題,但他們的認知範圍只限於傳統金融,對於供應鏈金融沒有太大概念,如果再在其上加入綠色金融的話,就需要更多的理解,背後要有共同語言及平台來聯繫起來,這是發展綠色金融的一大痛點。

對此,孟萌也補充,大灣區涉及兩種社會制度和三個關稅區,且各城市發展步伐不一,因此大灣區的綠低碳發展路徑相對複雜,但這種複雜性將催生綠色金融有更加豐富的場景和土壤,相信大灣區的綠色金融將蓬勃發展。

中電源動策略、併購及合作夥伴業務高級總監吳子堅也從能源角度分析,提及能源基建需要動用大筆資金,因此綠色金融對能源基建是十分重要的工具,通過差異化金融條件,令企業由傳統能源偏向選擇再生能源,同時減少低碳能源成本,令更多項目可以落地,並對低碳項目作出支持。

大灣區醫療產業生態建設:格局、創新與企業戰略

除了綠色金融以外,當日論壇也就大灣區的醫療產業生態建設進行探討。由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華南區審計服務合夥人馮幸致、安永企業財務服務有限公司戰略與交易服務合夥人陳恆澤,以及一眾嘉賓為大灣區融合創新發展貢獻智慧方案。

中國科學院,深圳大學管理學院經濟學、金融學教授韓終雪博士表示,醫療產業是縱向的宏觀說法,當中包括醫藥(西藥、生物製藥、中藥材、中成藥)、醫療設備、醫療耗材等多條產業鏈,目前大灣區在醫療產業的發展,總產值只有約362億元人民幣,佔整個大灣區3萬億元GDP的百分之一,可見未來發展空間無限。

醫思健康執行董事兼聯席行政總裁呂聯煒則分享在大灣區發展醫療產業的三大觀察:一是市場面對極大的通脹挑戰,對醫療需求有剛性增長;二是預視到未來通關時,兩地人員交流會較以前更頻繁,港人在灣區的時間只會更多,他們渴求在灣區內繼續享有香港的醫療服務水平,加上內地人民對香港醫療的需求,當中存在極大發展空間;三是中央及特區政府大力整合醫療板塊,在此有利條件下,令醫療產業發展有很好的進程。

而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法律顧問及董事會秘書徐茜則表示,華大除了做好自身業務外,也在上下游產業鏈領域投資於不同的公司,完善上下游的合作,推動整個大灣區醫療生態圈發展。

大灣區發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王大衛從投資角度分析醫療產業,他指出過去五年是國內醫療健康發展的黃金五年,醫療產業也因此成為基金主要的投資方向。在2020下半年至2021年上半年,國內醫療健康的融資金額達到顛峰,相信2022年下半年資本市場的氣氛將保持正面。而在國內大健康前景方面,相信隨著老年化加速,癌症發病率上升,投資者將把焦點放在性能穩定、價格合理的泛癌種檢測上,這亦符合國策的方向。

(左起)安永1華南區審計服務合夥人馮幸致、中國科學院研究員、深圳大學管理學院經濟學、金融學教授韓終雪博士、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法律顧問及董事會秘書徐茜、安永3戰略與交易服務合夥人陳恆澤、大灣區發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王大衛,及醫思健康執行董事兼聯席行政總裁呂聯煒參加了「大灣區醫療產業生態建設:格局、創新與企業戰略」專題討論。

 

1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

2安永稅務及諮詢有限公司

3安永企業財務服務有限公司

 

上一篇發揮港金融中心優勢 安永助力企業把握灣區機遇

下一篇存量時代,大灣區房地產科技創新與數字化轉型 安永與城市土地學會聯合發布《大灣區房地產科技白皮書》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