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支持深圳和香港在風險及創業投資領域聯動發展,促進兩地科技創新合作,以金融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深圳市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管理局(前海管理局)與香港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於今年9月聯合發布《關於支持前海深港風投創投聯動發展的十八條措施》(下稱《十八條措施》)。
《十八條措施》的涵蓋範圍廣泛,將會為香港私募基金業界提供便利與優惠政策,推動發展深港風投創投聯動機制。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務首席聯絡官、全國人大代表洪為民表示,雙局首次共同推出政策,目標協助更多香港私募股權(PE)及風險投資(VC)在前海成立外商投資股權投資企業(QFLP)及跨境投資公司,做好科技創新生態,相信措施能夠促進深港金融和科技領域的創新合作,引領深港風投創投聯動發展。
便利跨境投資 金融規則銜接
洪為民稱,《十八條措施》從擴大產業空間、便利跨境投資、支持大規模集聚發展、助力深港聯動多個方向,提出多項針對風投創投產業的鼓勵措施,亦有助推進深港金融領域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深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是一個很好的開始,亦是深港第一次推出「聯合政策包」。他指《前海方案》發布一周年,大部分政策已落地,現時按政策的具體細節進行,幫助PE及VC公司在前海註冊,前海除了關注人才外,亦着重創新生態,其中包括金融科技和知識產權交易等。
另外,洪為民提到,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及人口增長快速,2016年大灣區經濟總量(GDP)約1.3萬億美元,人口約有7000萬人;直到去年經濟總量已達1.9萬億美元,5年間人口增加1600萬人,至8600萬人,特別是近兩年,有不少年輕人到大灣區工作及尋找商機。
洪為民認為,由於大灣區內年輕人居多,他們日後會在區內工作、生活及結婚,或會成為中產階層,因此該市場有龐大的消費潛力,又指港人對大灣區的認識不深,亦很少人探討大灣區的工作機遇,反而海外人士更加留意大灣區的商機。
對於香港在國家提出「十四五規劃」雙循環戰略下發揮的作用,洪為民解釋,本港向來在「外循環」做得很好,很多國際資金透過香港平台進入中國;又例如物流方面,海外貨品會經本港投向中國市場,香港繼續在專業服務包括金融保險、調解糾紛等擔當重要角色。
本地擔當與國際對接角色
在內循環方面,洪為民又說,深港合作能夠協助內地進一步完善開放的市場環境,亦可以參與「擴內銷」的工作。中國沒有出產國際品牌,需要提升品牌價值。香港在國際品牌上的推廣及宣傳經驗豐富,可協助內地企業在外國打響知名度,包裝成為國際品牌,從而刺激消費者購買產品及品牌的意欲,引發需求,相信有利刺激內銷,藉此為「內循環」出一分力。
採訪、撰文:陳慧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