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鞏固香港美食之都地位3建議

劉健宇|

2024年6月22日

過去香港素以「美食天堂」、「美食之都」自居,行政長官李家超早前訪問國際廚藝學院時,亦提出香港擁有「亞洲美酒佳餚之都」地位。然而,面對疫情後香港旅遊業、餐飲業不振,以致香港經濟面臨重大挑戰,中央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提出「無處不旅遊」,引起香港熱議,適逢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正開展《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2.0》諮詢,香港青年協會青年創研庫經濟就業組亦發表了《鞏固美食之都享譽尋出路》研究報告。本文旨在為香港加快形成餐飲業的高質量發展及發展「新質生產力」提出3項建議,包括完善香港國際化友善餐飲、國際廚師培訓及中華美食認證。

完善國際化友善餐飲

經過旅遊發展局多年宣傳,本港市民均同意香港擁有「美食之都」的美譽,不少旅客亦有同樣想法。然而,面對鄰近地區的激烈競爭,香港須提出新的優勢。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UNESCO Creative Cities Network, UCCN)創立於2004年,致力促進與把創意視為可持續發展戰略因素的城市之間的合作,涵蓋7個範疇:手工藝與民間藝術、設計、電影、美食、文學、媒體藝術和音樂。現時中國有6個城市獲得「世界美食之都」的稱號,分別是四川成都,廣東順德和潮州,江蘇揚州與淮安,以及澳門。

香港除了應爭取列入「世界美食之都」,不少「菜系發源地」的權威機構也會對菜系(Cuisine)提供認證。菜系是指一種在食材、烹調技巧及菜餚上的獨有烹飪方式,通常與一種獨有文化或一個特定地區互相聯繫。

泰國商務部國際貿易促進局(DITP)設有「泰精選」(Thai Select)評鑑制度,若菜單至少有60%以上菜式為正統泰國菜、使用泰國進口食材,主廚有經認可的烹調泰菜經驗或擁合規機構培訓證明等,便可以獲得認證。香港應該整合現有「菜系發源地」權威機構的標準,並通過鼓勵香港餐廳獲得有關認證,提升餐飲業的競爭力,政府更可把香港餐廳擁有這些認證的數量作為績效指標。

青年創研庫報告亦提出「多元飲食友善標籤計劃」。參考過去港府推動「有營食肆」運動的經驗,當局可制定官方標籤制度,鼓勵餐飲業者照顧食客的多元飲食需要,包括低碳、素食及特殊飲食需求(如過敏),更可於餐牌上標示餐點是否包括常見的食物過敏源、符合宗教認證的菜式等,以建立香港多元飲食友善的文化,讓海內外旅客「感到貼心,吃得安心」。

烹飪美食,最重要還是廚藝人才。現時由職業訓練局營運的國際廚藝學院及中華廚藝學院提供多項課程,並獲得國際認證,包括德國有關機構的技能測試;一些日本菜的短期課程,亦會獲日本農林水產省(MAFF)頒發「國外日本料理烹飪技巧銅徽章證書」。此外,香港中華廚藝學院畢業生及在職廚師亦可通過「一試兩證」技能測試,獲得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認可的「中國廚師證」。

引入國際化廚師培訓

除了中菜及西菜外,現時不少「菜系發源地」也有知名的廚藝學校吸引外地人前往深造,香港應積極爭取這些廚藝學校在本港設立分校。煤氣公司旗下的煤氣烹飪中心便曾聯同法國廚師會(ICDE),在香港開辦傳統法國專業烹飪課程;香港兩間廚藝學院應積極爭取與更多廚藝學校合作,讓香港成為國際化廚師培訓中心。

另一方面,國家「十四五」規劃定位香港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本港可善用自身優勢,協助內地各省市推動中華美食菜系的研究、認證,並進行國際多語推廣。這項工作與食材產地認證及烹飪方法認證密切相關,不少經濟體便設有「原產地名稱保護」(Protected Designation of Origin, PDO)及「地理標示保護」(Protected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PGI)制度。

建設世界中華美食烹飪認證中心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工信部等有關部委於2023年印發《培養傳統優勢食品產區及地方特色食品產業的指導意見》,藉此促進各地食品業發展。全國人大代表嚴琦則於2023年全國兩會上提案:「講好中國餐飲故事、加快美食海外推廣,是提升國家品牌價值軟實力戰略的一環。」提案建議相關部門設立「中餐海外推廣工作組」,研究出台支援中國美食海外推廣的意見,包括成立「海外中餐服務中心」、研究推出統一的中餐形象標誌,向海外中餐店頒發特定標識等。

現時港府在不少地區均設有駐外經貿辦,貿發局及旅發局亦有不少駐外辦事處,香港實有條件成為中國的食材產地認證及烹飪方法認證中心。除有助對接國家策略,更可促進「菜系發源地」的食材出口,創造經濟價值。

有意思的是,內地知名研究機構「艾問諮詢」曾發表《2022年中國茶餐廳連鎖品牌15強榜單》,排名第一的是「太哼冰室」,大部分上榜的港式茶餐廳均未在香港有分店──相信不少香港市民對於內地港式茶餐廳的「港里港氣」感到莫名其妙。港府實可優先制定「港菜」的食材產地認證及烹飪方法認證,除了為世界各地的「港式茶餐廳」頒發認證,亦可鼓勵外地餐廳使用香港生產的食材,為香港食品業創造商機。

上一篇國產品牌折戟 北水南調洶湧

下一篇如何做到「無處不旅遊」?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