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控煙新猷損市民旅客自由

劉健宇|

2024年6月14日

近日,醫務衞生局提出十項短期控煙措施建議,並計劃今年全部在立法會通過,以推進香港達致無煙終局。控煙旨在提升社會公共衞生水平,與環保措施一樣,控煙措施必然是道貌岸然,但措施有效落實,必須顧及社會經濟與環境因素。然而,局方今次提出不少控煙新猷過分樂觀,時間上亦急進得令人嘩然,特別是計劃全面禁止另類吸煙產品的管有和加味煙。許多意見憂慮這些措施會損害香港市民的自由,而對一些訪港旅客執法更有顯著困難,甚至會進一步把煙民推向不受監管的黑市,與控煙目標背道而馳,重蹈「垃圾徵費」覆轍。

落實煙盒完稅辨識碼打擊黑市

港府當局為了控煙,已連續兩年在《財政預算案》大幅增加煙草稅,醫務衞生局預告將繼續上調煙草稅,以增加吸煙市民的成本。煙價急升最直接的反效果,便是為非法煙草創造商機。不少傳媒都發現,私煙集團現正利用境外山寨廠生產煙草偷運入境,並在包裝印上特區政府的「健康忠告」,當混入社區市面銷售後幾可亂真,這些產品俗稱「老鼠煙」。

筆者有幾位服務不同地區的區議員朋友,他們均指今年接獲俗稱「點心紙」的違法香煙宣傳單張相關投訴大增,屢次向相關部門反映,情況卻未見改善,甚至出現部門間推卸責任。另外,據傳媒偵查報道可見,老鼠煙品牌會利誘士多商販,在店舖擺放「免費試食區」予消費者吸食,以推廣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現時香煙完稅與否,難以即時憑包裝分辨,政府遂提出設立「完稅辨識碼」。然而,當中存在不少技術問題,例如有意見稱可學習新加坡,在每支煙印上標記,惟新加坡做法只是一個「已完稅」的字樣,非法商人可以輕易複製。另由於香煙是逐包出售,前線零售人員如果不逐包香煙打開,根本無法辨別該包香煙是否完稅。更理想的方案是在「煙盒」上增加「完稅辨識碼」。假如未能落實「完稅辨識碼」,政府貿然上調煙稅只會讓非法黑市更為蓬勃。

全禁加味煙不利港形象

此外,今次醫務衞生局提出十項短期控煙措施,當中包括禁止加味煙。不能不承認,現時使用加味煙(例如水果味、薄荷味)的煙民不在少數,正因如此,假如政府貿然禁止,他們不會就此突然改變使用的習慣,反而為了滿足煙癮,而不得不尋求其他貨源。當中,煙民極可能會光顧現在泛濫的私煙與老鼠煙,非法商人於潛在利潤極大的情況,自然不惜鋌而走險。

控煙新猷另一亮點,是政府建議立法「禁止排隊吸煙」。在記者會上,便有記者查問「排隊」定義,政府的回覆十分耐人尋味,其實公眾真正關心的問題不是怎樣抗辯,而是政府有什麼資源,能夠有效落實各種控煙措施,最終達致改變吸煙文化。

更重要的是,根據香港旅遊發展局2024年4月的訪港旅客人次,短途地區市場最多的旅客多數來自中國台灣、日本、南韓及東南亞,長途地區市場最多的旅客多數來自美國、加拿大等。前述多數的司法管轄區均未有全面禁止加味煙,甚至是另類吸煙產品。政府目前重點工作是謀經濟發展,積極推出盛事,宣傳好客之道吸引遊客,假如有來港旅客因使用薄荷煙而被票控,相信會成為國際笑話,損害香港形象;倘若不執法,亦會造成差異對待,影響社會和諧,兩個局面也不是大家想看到的。

控煙酒辦執法力度不足

根據香港法律第371章《吸煙(公眾衞生)條例》,任何人不得推廣煙草產品。雖然海關是負責遏止走私活動的主要執法機關,但衞生署控煙酒辦公室(下稱「控煙酒辦」)卻是《吸煙(公眾衞生)條例》的主要執法機構。不論有關香煙是否老鼠煙或私煙,都肯定觸犯了違法推廣法例,故打擊非法吸煙產品推廣的重任,必然落在控煙酒辦。據政府數字,控煙酒辦每年收到過千宗違法煙草傳單投訴,但由2021年至今,3年來只成功檢控13個人。數字反映控煙酒辦執法不足夠,也顯示出局方目前沒有相應準備去加強執法和懲罰,結果默許了不法集團大力宣傳,導致私煙泛濫。

誠然,政府的措施必須要有足夠執法力量支持,否則只會淪為「湊齊數」有名無實的措施,甚至引起煙民與非煙民罵戰,影響社會和諧。基於現時煙民的數量、非法商人的猖獗,政府如鐵定了心使用霹靂手段控煙,控煙酒辦的執法必須加強,成功檢控數字更應該在短期內暴增,至少與違例泊車執法力度相若。

早前環境及生態局強推「垃圾徵費」鎩羽而歸,原初亦是本着扭轉市民的環保意識,但此舉畢竟是要改變市民的生活習慣,在各種配套措施及政府解說工作未到位的情況,道貌岸然的政策也不會成功。今次單是十項短期控煙措施,已有不少極具爭議,政府不應該只論述會做什麼政策,而是應該積極向市民解說,政府有什麼資源能夠落實政策,更應該勇於以道理、數字說服反對的業界與市民,爭取支持。

上一篇優化維港夜繽紛

下一篇挖掘臥鋪高鐵優勢 CY籲谷「閃看南北」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