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瑞銀料內地龍頭企業紛來港上市 全年集資或達700億

專訪

2024年4月22日

香港新股市場已捱足兩個年頭,今年開局成績更是慘不忍睹。瑞銀全球投資銀行部副主席及亞洲企業客戶部聯席主管李鎮國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二級市場趨於穩定及成交配合,有望帶動新股市場於下半年逐步「康復」,預計全年香港新股集資規模達500億至700億元,好過2023年的460多億元。

李鎮國冀年內實現3至5單刁

李鎮國坦言,他在投行打拚多年,未曾見過中國市場經歷如此漫長的調整期,2000年科網泡沫爆破或者2008年金融海嘯,只需3個月至6個月便開始反彈。雖然他不預期中國會推出大型刺激經濟措施,新股市場亦難以迎來V形反彈,但這不代表市場就此沉寂。

他表示,現時港股估值非常吸引,投資者或抱有「低處未算低」的疑慮,可是當股市穩定及築底,他相信資金會歸來,連同內地經濟回暖及企業盈利改善,將推動市場估值重估(re-rating);今年農曆新年過後,港股二級市場趨於穩定,相信一些較大型新股登港,有望帶動市場氣氛及交投。中國證監會上周五亦承諾支持符合條件的內地行業龍頭企業赴港上市融資。據悉,如內地茶飲公司蜜雪冰城,及家電龍頭美的集團等,正籌備來港上市。

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LSEG)的數據顯示,首季香港上市新股僅籌6.04億美元(約47.11億港元),是2009年同期以來最差,季內更沒有任何第二上市或規模多過5億美元的新股。不過,李鎮國認為,全年IPO集資額超過500億元難度不高,亦相信市場對大眾消費、新能源及傳統工業相關新股仍然受落。

李鎮國稱,目前內地公司來港上市意欲有所增加,特別是內地加強上市門檻及審批要求後,更多公司現考慮改道來港,或者採「先H後A」的方式上市;計劃赴美國掛牌的中國公司亦因為數據問題,決定轉投香港上市,目前中證監正在加快審批。他透露,瑞銀目前推進的上市項目(pipeline)仍強勁,並期望該行今年實現3至5單刁,每隻新股集資規模約5億至10億美元。

中東企最快下半年赴港

港交所(00388)眼下正在積極爭取中東及東南亞公司來港上市,何時才有成效?李鎮國估計,最快今年下半年會有相關公司落實來港,但或要留待明年才掛牌。他稱,很多外國公司均希望接觸中國投資者,去年放寬外國公司納入「港股通」是一大賣點,乃其他市場所欠缺的優勢。而且香港能夠給予的是資金靈活性。他謂,全球投資者都會涉足香港市場,只是比例多寡的問題,勸告市場「不要只看今天的表現」,而是回歸基本面分析。

市場對啟動減息周期的預測時間再三延後,瑞銀亦預計美國聯儲局最快9月才開始減息。不過李鎮國強調,減息對股市的幫助並非絕對,港股的表現更取決於中國市場前景及穩定性。他深信現在的調整對中國長遠發展健康,以往公司「淨係燒錢、燒完又再拎錢,但愈燒錢、估值又愈高」,現在市場目光則回歸公司自身的現金流及利潤。香港市場的調整確實較長,但隨着中國經濟「回來」,就會形成另一種市場推動力。

採訪、撰文︰林雪怡

 

(編者按:信報50周年精輯《科技巨流:18篇得獎報道 見證世界劇變》現已發售)

本地包郵:bit.ly/hkejbook167

「信報書報攤」電子書:bit.ly/hkej_ebooks

上一篇茶百道僅籌26億 暫居今年集資王 淡市招股首日孖展冷 入場費3535元

下一篇KeeTa、高德、山姆「圍毆」香港業界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