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日
屯門昨發生罕見「雷劈公屋」事件,大廈本身雖有避雷針,惟昨晨雷電交加之際仍無法防止,「遇襲」單位石屎簷篷一角崩毀,住戶一家形容場面非常危險及感到害怕,網上影片拍到出事一刻,有如電影中被激光擊中發出強光般觸目驚心。房署回應已檢查大廈避雷設施並無問題。專家指即使大廈有避雷系統,也不代表單位可百分百受保護,原理跟雨傘擋雨一樣,不等於使用者不被沾濕,呼籲市民遇行雷閃電應留室內保安全。
天文台昨日凌晨3時15分至早上9時55分發出雷暴警告,歷時逾6個鐘頭,期間全港多區雷電交加,共錄得逾1.2萬次雲對地閃電次數,當中新界東有5783次,屯門所在的新界西有2706次。天文台亦於清晨5時15分發出黃色暴雨警告,至早上8時取消,屯門及坪洲雨勢特別大。
正當「黃雨」及雷暴警告同時生效之際,屯門和田邨和喜樓27樓一個單位昨晨6時50分被閃電擊中,網上流傳影片可見,當時一道閃電從天而降,劃破長空看去有如呈左右反轉的「L」形,直衝和喜樓中層單位,閃電擊中外牆時,爆發出強烈閃光。
尼籍母指女兒「唔敢入房」
「遇襲」單位為和喜樓27樓,戶主一家四口為尼泊爾籍人士,女戶主Gurung Preeti稱,與丈夫及2名女兒居上址,對於昨晨單位被雷擊中,事後憶述猶有餘悸,「The sound was scary,the lightning is yellow(聲音嚇人,閃電黃色)」,事後她即時關掉全屋電掣。
她稱當時在主人房為讀小學的幼女梳頭準備上學,突然感覺單位震了一下,並看到黃色閃光,然後聽到雷聲,未幾發現主人房窗外石屎簷篷其中一角崩毀墮下,幸無傷人。經歷「被雷劈」恐怖一刻,女戶主指女兒「唔敢入房」,男戶主事後通知保安員。
房署發言人回覆本報稱,屋邨辦事處已聯絡該單位住戶,檢查後確認毋須為室內設備維修,單位住戶亦無受傷,初步發現單位外牆輕微受損,惟未確定是否與雷擊有關,署方會繼續跟進調查,發言人稱該屋邨包括和喜樓已根據國際標準安裝避雷系統,包括避雷帶及接地系統等,系統完成安裝後已通過測試,昨天工程人員亦檢查設在天台的避雷設施,無發現問題;該屋邨去年入伙。
閃電「不規則」 避雷系統未必有效
前天文台助理台長梁榮武接受本報訪問,指閃電擊中大廈單位罕見,但非百分百無可能,由於閃電路徑無法預測且「不規則」,雖一般呈「之」字形出現,不過受很多因素影響,有可能未必全部成功擊中設於屋頂、保障樓宇安全的避雷針。
他以雨傘比喻避雷系統,「理論上雨傘範圍內可擋雨,不過唔等於百分百保證唔會沾濕」,另外由於每次雷擊均釋放大量電荷(electric charge),故正常一秒內同一地方不會出現多過一次的雷擊報告。
梁榮武說,避雷針是銅製金屬棒,可以將附近閃電吸引過來,直接引流落地下散去,保護建築物安全。由於現代高樓大廈建築物料及結構良好,即使大廈外牆被閃電擊中,也不會對室內的人命造成傷害,「道理等於坐喺車內,即使車被閃電擊中,車內人冇事情況一樣,呢個叫『法拉第籠』(Faraday cage)效應。」法拉第籠效應是即使將很大的電流接觸籠的外殼,籠內的物體受電流的影響微乎其微。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現無法例要求必裝避雷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