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2月17日

獨眼

申訴署批食環查阻街黑點力度不一
檢控數字差7倍 倡引累進罰款機制

政府銳意打擊雜物非法阻街,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去年主持「地區事項統籌工作組」着力處理問題,但申訴專員公署昨公布最新主動調查報告,發現4個「阻街黑點」,食環署的不同分區辦事處(環衞辦)無論在巡查、執管力度寬緊及執法上可以標準不一,其中執法(檢控及定額罰款)數字最高與最低相差近7倍之多。有商販質疑「人治」;食環署稱全數接納公署建議,積極跟進,包括研究在「定額罰款條文」引入累進式罰款機制,及賦權食環署人員扣押非法霸佔或阻礙街道的貨物。

申訴專員公署審視4個「阻街黑點」,包括「荃灣河背街及川龍街」、「深水埗順寧道及醫局街」、「旺角花墟」及「北角春秧街」,發現存在巡查及執管力度寬緊不一情況。

執法或受資源緊絀所限

當中深水埗順寧道及醫局街黑點,食環署2018至2021年平均每日巡查4次以上,惟每日平均只檢控0.1宗,即每10日發出一張告票,而發定額罰款則每日平均0.3張;單看2021年,該黑點接426宗投訴、巡查1825次,執法169宗;巡查多但執法少,理應違規情況不嚴重,但公署人員視察時,卻發現雜物阻街嚴重,環境衞生差,公署認為執法力度亦未能遏止違規行為。另一黑點旺角花墟,接獲496宗投訴,略多於深水埗黑點,但巡查789次,執法卻多達1344宗,公署人員視察花墟後亦發現違規嚴重。對於這兩個黑點出現極端差異,公署認為可能存在食環人員執法標準不一,或個別環衞辦因資源不足而受限制。

個案多屬重犯 平均違例7.5次

報告亦指出,2018至2021年間,食環署的阻街個案大部分屬重犯,以2021年為例,重犯個案13208宗,重犯者1760人,即每名重犯者平均違例7.5次,數目驚人,然而八成以上是引用「定額罰款條文」,反映條文對部分違規者欠阻嚇力。即使「阻街條文」成功檢控個案,每年的平均罰款金額只約1000元,較「定額罰款條文」1500元為低。申訴專員趙慧賢說:「而家問題係唔能夠令嚴重違規同持續違規嘅人得到應有懲罰。」

公署建議當局全面檢視現行法例罰則,提高票控條文的最高罰則及定額罰款金額外,研究在「定額罰款條文」引入累進式罰款機制,並研究賦權食環署人員移走、檢取及扣押非法霸佔或阻礙街道的貨物及雜物的可行性。食環署回應稱,全數接納申訴專員公署建議;環保署表示會採措施致力改善環境衞生。

商販質疑「人治」 反對加罰則

昨日到深水埗順寧道買餸的陳先生說,食環署近月加強檢控,區內雜物阻街已有改善,認為毋須提高定額罰款及罰則;但亦有市民覺得街道衞生不理想,要求加強執法。有魚檔檔主則向記者表示,食環署人員每天巡查4至5次,早前他就因貨物擺出舖外收告票,他質疑食環署人員執法非一視同仁,「Friend嘅咪勸兩句算,唔Friend嘅即刻告,自己諗原因啦!」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