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12月29日

2022大事回顧──疫情篇

疫襲三載露曙光 港人期盼快復常

Omicron肆虐 逾萬患者病歿

新冠疫情2022年繼續在全球蔓延,病毒不斷變種,Omicron變異病毒株年初流入本港,隨即爆發第五波,疫情陷入最嚴峻時期。第五波高峰始於今年2月,不少大廈要圍封強檢,市民在檢測中心外「打蛇餅」等候,動輒數小時;時任特首林鄭月娥3月起每日主持疫情新聞發布會,曾一度稱要做「全民強檢」,坊間又流傳同時實施「禁足令」,市民隨即囤糧,超市貨架被搶購一空。港府最終未有「全民強檢」,改以一連3日「全民自願快測」代替,成效受到質疑。截至本月20日,本港累計確診人數已突破238萬,惟社會普遍相信部分染疫者未有申報,實際中招人數應更多。第五波已造成11030名染疫者離世,多為長者及長期病患,也有10名兒童疫歿,新冠疫情死亡人數累計11243名。

 

 

放寬外防措施 落實全面通關

本港一直採取嚴謹外防措施,阻截輸入個案,包括航班熔斷機制、強制檢疫、登機疫苗接種要求等。隨着疫情稍緩,港府7月暫緩航班熔斷機制,8月將7日酒店檢疫改為「3+4」(3日酒店檢疫+4日醫學監察),9月再放寬至「0+3」,入境人次隨即回升。有聲音冀進一步放寬為「0+0」,惟特首李家超明言不會再討論「0+幾多」。

本港與內地商討通關多時,惟內地健康驛站名額不足分配,其後名額逐步增至現時2500個,到12月21日起增至2800個名額,同日有傳內地明年1月3日起改為「0+3」,入境人士毋須再到指定檢疫設施進行檢疫。

行政長官李家超12月28日宣布,翌日(29日)起大幅放寬防疫措施,包括取消疫苗通行證與限聚令,入境毋須做核酸檢測,但口罩令繼續維持;李家超又提到正與內地商討逐步及有序全面通關,希望明年1月15日前落實。

 

 

公院系統爆煲 病人與屍同眠

傳播力極強的變異病毒株Omicron令染疫個案攀升,3月初單日確診一度錄得創紀錄的5.5萬宗,每日大批求診人士湧到急症室,醫院病床緊張,公立醫療系統告急,大批求診者冒寒在門外等入院,當中許多是長者、幼童和嬰兒。及後更因院內空間不足,有臥在病床長者被安排到露天地方等候,僅以鋁紙、毛氈保暖,場面令人心酸,多間醫院包括博愛、明愛、聯合、廣華、威爾斯親王、瑪嘉烈醫院等,都因急症室和醫院床位爆滿,需在醫院門外設帳篷做分流區,大批重症市民通宵睡在分流區等候,部分病人臥床,部分甚至只能坐膠凳。因死亡人數急增,公眾殮房、醫院殮房同樣爆滿,有遺體未能運走,需存放病房或走廊。

 

 

2空少播毒 各判囚8周

2名獲免檢疫的時任國泰機艙男服務員,去年12月返港後涉違規聚餐及外出用膳,引發又一城「望月樓群組感染」,第五波其後爆發。2人受審時辯稱「探朋友」、「外出午飯」無違規,不過裁判官王證瑜認為二人濫用政府賦予的權利或特權,在醫學監察期間外出進行「完全無必要」活動,導致9人染疫,案件性質嚴重,裁定3項「作為一個須遵照醫學監察規定的人而沒有遵照衞生主任所指明的條件」罪成,各判囚8周。

案情透露,2被告分別於2021年12月24和25日從美國回港,返港後在機場獲發醫學監測通知書,指明須在往後21天遵守一系列防疫措施,包括在首3天後進行的核酸檢測呈陰性,除外出檢測或求診外,不得離開居所。被告黃昱龍(45歲)和劉諾宏(44歲)求情時謂,因本案已失去一切,包括工作及津貼,也不大可能再從事空中服務員,又稱已嘗試理解規定,外出時以為合法,同時又對受群組感染的人表示歉意。

 

 

六旬婦接種後亡 家屬獲賠200萬

預防新冠重症疫苗面世初期,觸發全球搶疫苗,港府購入科興及復必泰疫苗,市民有戒心,接種率不高;當局設疫苗保障基金,向針後出現嚴重異常事件人士提供財政援助。一名66歲女子去年7月接種復必泰第一針後16日死亡,解剖結果認為死因是「心肌炎」。新冠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審視後,終在今年4月公布疫苗保障基金向死者家屬批出200萬元,成為首宗接種疫苗後死亡獲批保障基金的個案。

除上述個案,保障基金亦為共373宗傷害個案,累計發放7295萬元;截至11月底,保障基金已處理1038宗個案,處理中的120宗個案包括尚待申請人交回所欠文件或資料、尚未取得專家委員會評估結果,以及專家委員會評估為「與免疫接種因果關係一致」或「不確定」,而尚未取得相關醫療機構提供的資料或正進行嚴重程度評估等個案。

 

 

中央醫護協助 支援興建方艙

第五波疫情令醫療系統崩潰,隔離設施需求急增。港府2月底尋求中央協助興建方艙醫院,首間青衣方艙一周內火速完工,餘下5間方艙醫院於一個月內交付,助港應對燃眉之急。物資供應緊張,中央捐贈60萬盒中成藥,並協助採購醫療物資。此外,內地援港醫療隊3月起陸續來港支援抗疫,合共391人。兩地醫護合作無間,加快整體病人流轉。至5月疫情受控,最後一批內地醫護功成身退,港府為他們辦歡送儀式。隨着疫情緩和,政府將重新檢視所有可用作隔離或治療的社區隔離設施,探討哪些項目有潛質作過渡性房屋,包括單位是否設有獨立廁所等,按此考慮,估計啟德方艙醫院將較大機會入圍,有望成為過渡屋。

 

 

倉鼠染新冠 全球現首例

銅鑼灣寵物店Little Boss及其大埔倉庫爆出倉鼠群組染疫,是全球首宗發現倉鼠感染新冠病毒的案例,事發後漁護署撲殺全港所有寵物店倉鼠,呼籲市民交出由荷蘭入口的批次,有市民「唔捨得」邊哭邊交出;政府其後再強硬修例,如主人不交出染疫寵物可被罰1萬元及監禁6個月,引發保護動物業界不滿。

第五波疫情下,本港同時受Omicron及Delta病毒夾擊,當時相信是Delta病毒宿主的倉鼠,約2000隻被撲殺;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與漁農自然護理署合作的一項研究,確認一些自然感染新冠病毒的進口寵物敍利亞倉鼠為當時的爆發源頭,受感染的敍利亞倉鼠可將病毒傳播給人,導致病毒在人類之間持續傳播,研究亦反映倉鼠可成為新冠病毒的另一宿主。

 

 

安心加反掃 市民感混亂

防疫措施陸續鬆綁,掃描「安心出行」二維碼的規定12月14日取消,惟回顧今年2月政府要求市民進入全港食肆,要掃「安心出行」及反掃「疫苗通行證」。當時政府規定進入如食肆、商場及超市等17個表列處所,必須掃「安心出行」;食肆及酒吧等就另加反掃「疫苗通行證」,有食肆指措施「麻煩」寧願不營業,員工也擔心爭執增多。有市民批評政府不准「填紙仔」,毋視無手機或不懂用手機人士的需要。

雖然港府一直表示「安心出行」可作追蹤用途,惟其成效一直存疑,衞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今年9月曾表示,「安心出行」仍有功能,尤其在大型爆發的時候可作個案追蹤。儘管受到一些非議,但「安心出行」曾在華為亞太區開發者大會榮獲「最佳公共健康夥伴大獎2022」,政府資訊科技總監林偉喬當時謂,這項殊榮除肯定資科辦的努力外,也印證香港的資訊科技發展在亞太地區有着領先的地位。

 

 

學校停面授 10月漸復課

今年初農曆新年過後疫情惡化,社會經濟文娛活動幾乎停頓,全港學校停面授課,其後政府指如個別學校全部教職員及九成學生已完成接種兩劑疫苗,可恢復全日面授課,但實際復課學校很少。幼稚園、小學及國際學校按計劃4月19日恢復面授課,中學需待文憑試核心科目考完後才分階段恢復,上課時間以半天為主,期間個別中學如人手許可,可考慮網課。

隨着10月起相關防疫措施陸續放寬,全港不少學校都開始恢復全日制上課,學校全體教職員在各方面積極準備當中,各位家長亦正為子女適應全日制上課作預備。在轉變過程中,子女在時間管理、午膳訓練及轉變的期望方面都需要好好調整。首先,子女在下午處理功課的時間將會有所減少,課外活動的安排難免會有增減,家長可預先在時間管理上與子女協商;其次初小學生未嘗試在校午膳,高小學生在校午膳的經驗已相隔甚久,家長不妨在家模擬午膳的情況,讓子女學習管理好自己的餐具以及處理衞生問題,提升自理能力。

 

 

修例賦醫衞局 廢濫發免針紙

7名西醫涉濫發超過2萬張免針紙事件,除一名醫生潛逃外,其餘6人落網。當局其後宣布經該7名醫生簽發的免針紙10月12日起失效,370名或持該些免針紙的公務員不能進入政府辦公室,警方亦拘捕4名公務員。「長洲覆核王」郭卓堅不滿安排,以個人身份入稟高院質疑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宣布「針紙」失效屬濫權,結果勝訴,推翻政府原有決定,換言之該2萬免針紙將繼續有效,政府並需支付郭的訟費。政府10月25日刊登憲報,修改《2022年預防及控制疾病(疫苗通行證)規例》(第599L章),賦權醫衞局局長在合理懷疑下可處理豁免證明書,即擁有廢除免針紙的權力,相關修訂10月26日向立法會提交,先訂立後審議,條例即日生效,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同日宣布,7名涉濫發免針紙的醫生所發的免針紙將於11月9日失效。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