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0日
本港再多一人在接種新冠疫苗後死亡,累計8宗。衞生署周五(19日)晚公布,66歲男子周二(16日)在上水龍琛路體育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復必泰後,周五早上在車內暈倒,送往大埔那打素醫院後證實死亡。這宗懷疑涉及接種新冠疫苗後出現的嚴重異常事件,為首宗注射復必泰後死亡個案,新冠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日前評估之前涉及科興疫苗的7宗不治事件後,均認為初步與打針無直接關係。
醫管局稱死者本身有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血脂,周二注射後,逗留在中心觀察期間無不適紀錄;衞生署會按機制交專家委員會進行因果關係評估。
政府周五公布,截至同日零時的過去24小時,有12宗接種疫苗後送院個案,涉及6男6女,年齡由17至69歲,當中9人注射復必泰,3人接種科興,副作用包括血管迷走神經性昏厥、敏感、腹痛及失去知覺、頭痛、暈眩、惡心、血壓上升、胸部不適、呼吸急促、出疹、發燒、痕癢及左半身麻痹等;其中2人須留院觀察,其餘8人毋須留醫,2人不遵從醫生勸告自行出院。
2宗留院觀察個案包括47歲男,周四(18日)在龍琛路體育館接種復必泰後,懷疑出現血管迷走神經性昏厥送北區醫院,情況穩定;另一60歲女周四在東涌社區會堂接種復必泰後感胸部不適及血壓上升,送北大嶼山醫院,情況穩定;另一名17歲少年一度失去知覺,但毋須送院。周五有2.75萬人接種了第一劑疫苗,當中1.18萬人注射科興,其餘1.57萬人為復必泰。
姚思榮:商經局積極研疫苗護照
對於特首林鄭月娥日前謂,考慮以通關、放寬社交限制等誘因吸引市民接種,稻苗學會會長黃傑龍周五早上在電台說,員工打針成為放寬食肆防疫的條件不太可行,因業界僱員流動性大,擔心造成勞資糾紛。
各國正探討設立「疫苗護照」,立法會旅遊界議員姚思榮周五在電台節目表示,本港現時有條件商議疫苗護照,為恢復海外經商、旅遊作準備。香港與新加坡去年同意設立「旅遊氣泡」,在遵守核酸檢測、安裝追蹤程式等方面有一定合作基礎,若本港疫情穩定,可考慮優先讓已接種的市民與新加坡免檢疫通關;問到不同地方會否承認不同疫苗時,姚思榮自言不擔心,相信不少國家不會為疫苗而影響經濟,又透露商經局正積極探討疫苗護照。
不過,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永遠榮譽主席劉達邦在同一節目坦言,擔心部分國家只承認指定疫苗,故部分會員暫時不會接種,待各國對注射疫苗有共識,或世衞提供清晰指引始作考慮。
港人入境澳門放寬醫學觀察
澳門新冠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周五宣布,因應香港疫情變化,由周六(20日)中午12時起略為放寬檢疫,入境澳門前14天內曾到過香港的人士,只須接受14天醫學觀察隔離及7天自我健康管理,亦適用於曾到過香港正接受醫學觀察或自我健康管理的人士,其自我健康管理期間最早可在入境後21天結束。此前澳門要求入境人士要接受21天指定地點的醫學觀察隔離,以及最少7天自我健康管理,合共28天。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男子疑隔離期中招 測4次始呈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