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1日
2020年尾聲,毫無送舊迎新的喜悅,市面因疫情瀰漫一片冷冷清清,市民愁緒揮不去,政界暗湧不絕。香港回歸23年,「50年不變」未及半程已要搞「二次回歸」,除了推行《港區國安法》,中央「十四五規劃」指明香港要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港加快融合成為大趨勢。所謂「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阿爺」金口一開,有心人即時附和,快快手組成聯盟,積極做好統戰工作,準備隨時開Turbo為國家服務。
根據公司註冊處最新資料顯示,一間名為「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聯盟」的擔保有限公司在12月中誕生,單看公司名字已知政治正確,把畫面拉闊一點,更可發現前特首、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CY)的影子若隱若現。儘管「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聯盟」暫時未見CY大名,但聯盟的兩名董事薛建平及陳維良,則為CY御用律師樓「薛馮鄺岑律師行」的合夥人。
無獨有偶,CY之前成立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香港中心有限公司」及「大灣區香港中心有限公司」,均是先由薛建平出任董事,然後CY再加入。至於今次CY會否現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聯盟」,相信不久將來會明朗化。
近年香港不時有人揮動旗幟組成大大小小的聯盟,故有人戲稱為「聯盟治港」。聲勢最浩蕩的,莫過於今年5月成立之「香港再出發大聯盟」。這壇搞作雖然雲集超過1500人,涵蓋一眾建制派政商名人之外,甚至連曾經參與反修例遊行的名不見經傳KOL也不放過,但除了成立之初在全港18區派發1000萬個口罩,以及發起由「藍色經濟圈」商戶組成的消費優惠推廣計劃,暫時未見大聯盟有更多動作(譬如協助青年就業),似乎尚待「再出發」。
事實上,這些聯盟經常都予人「雷聲大,雨點小」的感覺,成員即便粒粒皆星,但從來都沒有KPI(績效指標)要追,往往只被視為對中央表忠的「投名狀」,又或者是中央統戰香港各界的平台。所以大眾一向好奇的不是誰人加入聯盟,而是誰人榜上無名,再推敲這些「無名氏」到底是否已經失寵退氣。
距離特首「跑馬仔」尚有一年多時間,不排除陸續誕生更多聯盟。早前有傳中央擬大幅修改特首選舉遊戲規則,包括不再讓區議員自動成為選委,改由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填補空缺,溝淡比例。這或許反映「阿爺」仍擔心選戰會出現百密一疏情況,為求安心,「馬前卒」自然愈多愈好。
歷史在重演,香港人作為觀眾,或者只能開盤下注猜猜誰人變為「棄卒」,在苦悶中自娛一番。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云爾錄 :12歲學生涉收大麻郵包被捕 |
上一篇: | 大嶼山建路恐礙白海豚歸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