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8日
和屯門人聊天,第一句是「屯門有牛」這老掉牙的嘲諷話,下一句大抵便是「屯門大媽」了。多年來衣着性感的「大媽」,在屯門公園內肆意與男士貼身勁舞,甚至收取利是,嚇怕帶小朋友來玩的家長。近一年,屯門市民開始以行動表達不滿。明年以「素人」姿態躋身屯門區議會的張可森和曾振興,便是由關心到行動再到當選區議員的屯門人。對他們而言,2019是公民覺醒的一年。
參與社區事務提意見
聖誕節翌日(26日),張可森和曾振興到屯門公園內「當值」,「𥄫實」和舉報行為不當的大媽,有過百名市民響應。「當值」是區內28名民主派候任區議員合作的「屯門公園會見市民」計劃,又稱「光復3.0」,自本月21日起,他們會輪流於每日下午3至6時在公園內與市民見面,一同巡視園內情況,為期一個月;若發現有人違反遊樂場條例,例如收受紅包等,便會通知康文署職員,要求立刻執法。
這念頭來自26歲的張可森。他在剛過去的區議會選舉中以3276票打敗現任區議員、新社聯成員古漢強,張形容自己是土生土長的屯門人,一直沒有從政想法,「我剛剛取得碩士學位,本已打算到外國讀PhD(哲學博士)。」直至6月反修例事件爆發,他於7月與其他街坊合辦首個針對地區問題的遊行「光復屯門公園」;出動兩次後,園內情況雖未有顯著改善,但連結上一班區內居民,大家的公民意識開始萌芽。
早於2年前開始落區的曾振興,對街坊的轉變感受甚深。他說,過去許多人將區議員工作視為街坊福利會,「市民不要求你爭取到什麼,有些會說『到時投給你就可以了』。」今次運動成為一個轉捩點,「這年最大的感受是,香港人願意踏出一步。」他覺得街坊的公民參與度提升,會主動參加社區事務,向他提意見,形成一個社群。
曾振興來自屯門社區網絡,一個以立足當地、社區革新為綱領的素人組織,共有4人勝出,他稱,以往區議員只集中服務自己選區,惟很多措施及政策的改變均需要多區協調,冀透過「光復3.0」的合作,讓市民看到成果及希望,重建對區議會應有的信心。
張可森坦言,積累已久的地區問題非一時三刻可解決,首年任期內做到的事不多,長遠希望居民能以「屯門人」身份感自豪,「半山的自豪感源於地域,屯門人的自豪感源於社群。」
說到2020年最大目標,二人相視而笑,不假思索地說:「一定是五大訴求,決一不可。」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2019關鍵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