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日
聯合國氣候高峰會自1995年以來已舉行了27屆,每次都聽到氣候專家和環保團體發出一次比一次令人憂慮的訊息,全球各國政府終於達成有法律約束力的減碳協議,只帶來短暫的喜訊,因突如其來俄烏戰爭產生的能源危機,打亂各國減碳陣腳,放緩了減碳步伐。早前聯合國世界氣象局發表最新預測,估計在未來5年中的一年,全球氣溫將超逾上升多攝氏1.5度的臨界點,氣候改變對地球的破壞此後難以逆轉,地球最終會變得不適合人類生存。
現時全球各地,相信與氣候變化有密切關係的天災規模與次數均有所增加,計有水淹、暴風雨、山火、大旱、熱浪和山泥傾瀉等。就後者而言,自1972年西半山寶珊道和觀塘秀茂坪同日山泥傾瀉造成重大傷亡慘劇後,政府在預防山泥傾瀉及政府斜坡保養工作方面已有長足進步,但眾多私人屋苑範圍內的人造擋土牆維修保養又如何?氣候變化帶來的豪雨最近在意大利北部造成嚴重山泥傾瀉,假若將來香港私人屋苑的擋土牆出了問題,政府而非屋苑的業主們會將被社會聲討監管不力。倘政府不想「孭鑊」,就該急急做工夫,確保私人業主履行他們的責任。
未來十多二十年,是新界北部都會區及交椅洲人工島大興土木之時,但預計天氣酷熱將成新常態。政府早前訂立工作暑熱警告指引,戶外工作者要間歇停工休息避免中暑,加上每年颱風次數增加的可能性提高,天氣變幻會令全港大型發展項目包括房屋和基建的施工時間延長,建築成本高漲,對房屋供應和穩定樓價構成壓力。
香港地方雖小,但人均碳足印卻高於全球水平,原因之一是社會整體用電量高和源頭減廢工作不夠積極,在這問題上,政府減碳政策力度不足和普羅大眾的可持續發展意識不強互為影響,雙方都有責任。北部都會和交椅洲人工島,加上舊區重建,都為香港實踐可持續發展、零碳排放、建設綠色城市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機,政府要好好把握機會,借鑑其他國家地區規劃新城市的最佳方法(best practice),同時要從其他現時已受氣候變化困擾的城市學習,避免步它們的後麈,讓未來的香港有最佳能力應對氣候變化,包括完善交椅洲人工島設計,防範氣候變化可能引致的全球海平面上升造成水淹問題。
氣候變化不單左右城市規劃和設計,建築物和基建設施的落成時間,也拖累大自然生態、地上和海洋生物的繁衍,威脅漁農友的生計。香港從事漁農(包括花農、養魚)和相關行業的勞動人口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長遠而言,若種花種菜不足以維生,更多農田或被棄耕出租作棕地用途,說不定發展商又可趁機收購這些農地作土地儲備。面對氣候暖化對本已艱苦經營的農業百上加斤,政府現行的新農業政策和尚未有發展時間表的72公頃農業園第二期需要如何調整?氣候變化對香港的醫療服務影響亦不容忽視,雨量增加和氣溫上升有利蚊蟲滋生、病毒繁殖,推高社區傳播疾病的風險。高溫對長者和長期病患者尤其不利,較易觸發急性病症,加重醫院急症室的負擔。
行政長官李家超於去年12月1日出席一場有關可持續金融和氣候韌性的國際研討會,向大會致詞時指需要採納一個全盤適應和韌性的策略以保障市民和社區的生命、健康及財物,免受極端天氣威脅,但看其介紹的應對方法,例如加強關鍵性的公共基建、綠色運輸、廢物管理、提升保護海岸、鞏固抗洪力量和斜坡、優化建築設計、推廣市區植樹、改善排水系統等,都屬於緩減氣候變化的措施。這等措施固然重要,但看全球各國這方面的工作力度和進展,形勢未許樂觀。
特區要為應付未能逆轉的氣候變化衝擊有所準備,希望行政長官主持的氣候變化及碳中和督導委員會對本文提出的問題,多加考慮。
地政總署前署長
訂戶登入
上一篇: | 十大屋苑94宗成交按月減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