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8月26日

劉勵超 天圓地方

歷史建築際遇懸殊

坐落香港黃金地段、荒廢了18年的三級歷史建築、政府放棄了數百億港元賣地收入、市區重建局經歷幾許規劃風雨和技術考驗,投放了5億港元復修活化的中環街市(第一期),創造了復修和活化歷史建築的不少第一,終於在本周初以「舊瓶新酒」格局重開。街市連日引來遊人如鯽,「打卡」者眾,飲食攤檔生意興隆,市建局及營運與管理夥伴華懋集團大可飲得杯落,筆者亦祝願這幾天的旺丁旺財勢頭延續下去。

同時,亞洲協會香港中心在金鐘會址舉辦「消失中的香港──探索廢棄文物建築」攝影展覽,展出百多幅過去一世紀內建成、現仍殘存的歷史建築,與復修後的中環街市形成強烈對比。這些建築包括新界客家「豪宅」、山頂西式別墅、邵氏影城和近期「潮爆」的皇都戲院,它們的3個共通點,就是同為一級歷史建築、私人擁有和荒廢殘破,為政府與民間對香港歷史建築保育不足提供了確實的證據。

眾所周知,本港現有129項受法例保護的法定古蹟中,私人擁有業權的屬鳳毛麟角,這並非由於私邸「不夠班」,而是政府避免為把它們定作古蹟,而要與業權人進行沒有把握且冗長的補償談判甚至官司。最為人熟悉的兩宗個案是司徒拔道景賢里和山頂道何東花園,前者幸以換地方式補償,終令歷史巨宅得以晉身法定古蹟;後者雖一度被列為暫定古蹟,但因業主不滿政府提出的收購價未到位而以拆除及發展豪宅告終,原來的一級歷史建築也灰飛煙滅,歷史建築評級這個如同「無牙老虎」的行政機制表露無遺。事實上,目前有24所已獲評級或在未及評級前的歷史建築包括不少新界村屋都已被拆卸。

被荒廢的歷史建築,就算業主不拆除,日曬雨淋的威力也會破壞這些建築的外貌和結構至復修無望的地步。從陰謀論角度看,發展商常被質疑在有自然保育價值的土地上「先破壞,後建設」,難道歷史建築物的業權人也是刻意讓自然力量先破壞這些建築,好讓日後發展不用面對建築保育這重障礙?

為了保育歷史建築,政府自2008年起邀請非牟利機構參加「活化(政府擁有的)歷史建築伙伴計劃」。可惜13年來,活化計劃項目似是敗多成少,其中法定古蹟「景賢里」雖逃過了被拆厄運,獲政府復修後納入計劃,但至今還是伊人獨憔悴,因為政府10年來仍找不到合適的機構接管作合適公共用途。在前北九龍裁判法院(二級歷史建築)營運了10年的薩凡納藝術設計學院,去年亦不得不黯然結束。少數成功的項目特點是:(一)營辦機構如賽馬會等不惜投入大量人力和財力資源;(二)項目位於人流集中的地區;(三)項目有商業元素如餐飲設施及精品店;和(四)項目具相當規模,例如大館、雷生春、饒宗頣文化館等。

至於同年推出的「歷史建築維修資助計劃」,政府提供金錢資助,鼓勵業主維修名下已被評級的法定古蹟或歷史建築,每宗資助申請以200萬港元為上限。計劃推出13年來共批出84份申請,另有58份在處理中,反應不算踴躍。對不少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的新界村屋業主而言,假若房屋所在土地是自己的,除非業主宗族觀念強烈,否則區區200萬元維修資助,怎敵得過發展商收購價?近年申請資助行列的確出現一些新界私人村屋獲批資助金額有升至逾100萬元甚至上限的趨勢,政府要密切監察,否則200萬元公帑可能只換取有關建築保育10年。要永續香港的歷史建築,政府和民間團體還要付出更大努力,有機會再談。

地政總署前署長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