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8日
「立場新聞」被控串謀發布煽動刊物案周五(17日)續審,控方繼續盤問被告、前「立場新聞」總編輯鍾沛權。控方質疑其中一篇初選勝出者鄒家成的專訪內容中心思想為反共、反「一國兩制」,主張不合理亦不正確,認為危害國安,不應被報道。鍾沛權回應說,當涉及公眾利益,傳媒便報道,如果一政治主張屬「危險」、不合理,其他人可參與討論或口誅筆伐,政府亦可批評,以理服人。他更稱,若政府視某政治主張不正確並禁止,反為該主張「戴光環」,令它轉而透過隱蔽渠道傳播。
文章縱激烈批評 政府應檢討
控方代表、署理高級助理刑事檢控專員伍淑娟指出,在鄒家成的專訪中,其政治主張為本土派內最激進、「反共」,把中國當作敵人,煽動對中央仇恨。鍾沛權不同意,認為政治人物真誠相信自己的政治主張,並非煽動。控方稱,閱畢文章也看不到「有什麼令他(鄒)咁憎恨中國大陸?」,質疑訪問無交代,並要求鍾解釋回歸後,中央做了什麼令年輕人如此憎恨。鍾沛權應指定法官郭偉健要求下解釋,包括有銅鑼灣書店風波、香港民族黨遭取締等事件。
鍾沛權在辯方主問時提出,認為鄒家成的文章指出錯誤,目的讓政府糾正。控方要求進一步解釋,鍾沛權指傳媒作為「第四權」,發揮監察政府角色,即使採訪對象表達激烈批評,當權者都需要知道、包容並檢討。他舉例,一格諷刺漫畫、一群人對政府純粹的謾罵,缺乏對法例或政策的具體批評,當權者也有責任了解當中的不滿。政府如果了解這些意見的背後依據,自然找到問題根源。
主張止於描述 難理解屬違法
控方提到,鄒家成的政治主張激烈、違法、不合理,公眾毋須知道,亦不應被報道。鍾沛權反說,作為傳媒,審批文章時不會先審查判斷其主張正確與否,他亦無就鄒家成對香港民族等下定論的倡議,判斷是否不合理。控方再追問是否了解鄒的政治主張屬非法,鍾回應稱,鄒的主張止於描述、姿態,無提及具體手段,很難理解這種表達被認定非法,起碼至2020年7月他發布該專訪前,都未見相關案例。鍾沛權補充,即使是違法手段,舉例戴耀廷提出公民抗命,作為傳媒都有廣泛報道。只要提出的主張關乎公共利益,公眾、政府都需要知道。
在周五的審訊尾段,控方開始針對第三篇涉案文章,即初選勝出者梁晃維的專訪作盤問。控方認為,專訪寫到「DQ(取消資格)殺(撒)手鐧」字眼帶有意見,「一講就說DQ不對」。文中無交代選舉主任有基礎、「valid(確鑿)的理由」DQ梁晃維、梁繼昌等人,伍淑娟反問「去外國游說人制裁中國、與境外勢力對付香港,咁樣都不應該DQ?」鍾沛權認為,DQ是否合理當時存在爭議,不少人認為應由選民抉擇,非由選舉主任審查。
當局加派保安監視旁聽席
早前審訊期間,旁聽席不時傳出聲音,如日前控方質疑何桂藍為「立場招牌人物」,引來旁聽席嘩言。郭偉健未有出言阻止。周五審訊時,司法機構增加約5名職員及保安,全程監視旁聽席。
另外,本案原定審20日,至今已展開32日審訊。控方提出,下周預留的審訊日期「明顯不足」,會再與辯方和法庭商討更多審訊日期。案件下周一續審。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梁君彥:與特首商高官議員訪灣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