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3日
押後一年的立法會選舉,提名期於周五(12日)結束。新選制下,議席數目由70席增至90席,同時各選區、各界別都有競爭,不再出現自動當選情況,但實際報名人數較去年下跌。40個選委會界別議席,吸引51人競逐,當中有現任議員「轉跑道」而來、有捲土重來人士,亦有初次參選的「首戰族」。縮減至30席的功能界別,鄉議局、漁農界、保險界,以至地產及建造界等均上演建制陣營互相對壘。
全港選民都可投票的地方直選,選區數目由5個擴大至10個,議席數目則由35個萎縮至20個。每區都吸引至少3人落場,而且最少一位來自非建制陣營,當中九龍東更多達5人爭奪兩席。整體而言,當局合共收到154份提名表格,較去年少30份,而最終有多少人可成為正式候選,就有待資格審查委員會最遲本月26日作出的決定。
選委會界別
中央改變立法會選舉後新增的選舉委員會界別,有51人參選,角逐40個議席,由1448名選委以全票制方式投票產生。參選人之中不少是首次參選立法會的「首戰族」,包括蘭桂坊集團主席盛智文、本身是港區人大代表的林順潮,以及成為回歸以來首位宗教界人士參選的聖公會教省秘書長管浩鳴等;另外最少6名參選人,包括黃梓謙、劉智鵬、屠海鳴、周文港、李浩然、鄧飛都是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
功能界別
佔30席立法會傳統功能組別破天荒全數有競爭,意味今屆若不DQ參選人,就不再有自動當選情況出現。當中鄉議局、進出口界及代表中華總商會的商界(第二)的議席自從回歸後從未曾選舉,今次是首次出現競爭,當中進出口界現任議員黃定光退下火線,鄉議局劉業強及商界(第二)廖長江則有報名爭取連任。30個界別中有23個呈現1對1的格局,競爭最熾熱的均是以往曾由民主派掌握的界別,包括醫療衞生界、教育界及會計界,分別有6人、5人及4人參選競逐一個席位。
直選界別
立法會地區直選重新劃分10區,共佔20席,並由以往比例代表制改為採用雙議席單票制,即每區兩席,每名選民選一名候選人。10個地區直選都剛好至少有一名非建制派人士參選,但傳統泛民政黨成員則全數棄選。參選的非建制人士中,包括自稱第三路線的民主思路黃頴灝、陳進雄和新思維黃俊瑯、曾宣布不再參選的前民協馮檢基,以及4名早前順利宣誓過關的區議員。大部分選區都有3人參戰,但有4區戰況較為激烈,有4人或以上參選,包括香港島東、九龍東、新界北及新界東北,當中九龍東競爭最大,有5人混戰。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