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10月21日

未來收地400公頃 撤空置稅因經濟差

特首林鄭月娥昨天表示,本屆政府對增加土地供應的決心不減,不會因經濟逆轉或地產巿道可能出現下調而有所調整,直言開拓土地的過程漫長,一旦停下來,要重啟將非常困難。她透露,未來一段時間政府將引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的私人土地接近400公頃,是過去5年的20倍,但過程要很小心防止司法挑戰。

林鄭續稱,政府會多管齊下增加土地供應,但運用《收回土地條例》須防止司法挑戰,因為使用這條被喻為「尚方寶劍」的法例,須具一些門檻,例如政府需要完成規劃,知道收回的私人土地可用來發展基建或興建公共房屋等;以往案例顯示如政府收回他人的私人土地,然後立即轉售,便很容易受到法律挑戰。

泛民:強推明日大嶼必失敗

被問到「明日大嶼」填海計劃是否與中央推動環保的方針背道而馳,林鄭解釋,本港土地面積非常有限,倘若不准特區政府觸碰郊野公園或濕地,新界棕地亦因有其他作業難被收回發展,填海就是餘下可行選項之一。她強調,仍覺得「明日大嶼願景」有多項優勢,包括可打通新界西與香港島的道路和鐵路網絡,成為本港第三個核心商業區等。

至於運輸及房屋局撤回俗稱一手樓「空置稅」的《2019年差餉(修訂)條例草案》,她稱本港面對前所未見令人擔心的經濟情況,政府要評估社會反應,以及是否獲立法會支持等一籃子因素,「兩年前認為係應該做的事情,在今日如此經濟低迷時,是否應該把它放一放、放緩一下?」

公民黨郭榮鏗批評,林鄭月娥過去承諾一一落空,直指空置稅獲多人支持及已完成條例草案,卻在最後關頭抽起,是向「地產霸權」投降。民主黨尹兆堅亦斥林鄭政策自相矛盾,放生大地產商,並警告政府切勿作政治豪賭,硬推「明日大嶼」最終注定失敗和要香港人「埋單」。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