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4年12月29日

溫天納 納論神州

「流動性」哪兒去了?

現在已到年底,距離上月中國人民銀行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已經超過一個月了。當時,人行減息是為了增加市場的流動性,降低融資成本。縱觀宏觀形勢,在過去的一個月,流動性的確是增加了,不過流動性好像是去了股市,甚至是樓市,換來的結果是股市暴升,樓市跌幅也稍為放緩。

那麼,大家說好的降低融資成本呢?輔助中小型企業呢?卻未見影蹤。理論上,降低成本是人行減息首要解決的問題,希望能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的難題,現在,貨幣是寬鬆了,但是錢究竟是去了哪兒呢?

參考報告,針對新的流動性,近期有一定比例的資金流入資本市場,也有少量流入樓市,的確有部分資金流入實體企業的範疇,不過並非主流。減息雖可降低實體企業融資成本,緩解實際利率水平過高的情況,但實際上卻同步降低了投資者對股票投資的要求回報,而其他資產的利率卻被意外地推高,這是大家在事前是完全沒有想過的。

中小企融資難未見改善

此外,內地實體企業依舊面臨融資「難」與「貴」的問題,情況並未明顯改善,估計明年中小企業的經營壓力依然巨大。參考2014 年第4季度人行企業家問卷調查結果,資金周轉指數為54.3%,較上一個季度下降1.3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則下降3個百分點。

參考內地數據,人行減息引導利率中樞下跌的效果也不明顯。進入12月,市場利率在減息後不跌反升。數據顯示,銀行間回購利率亦無下跌趨勢。在股市吸金的壓力下,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收益率反而要上調以爭奪資金,曲線拉高資金成本。

在國家層面,為扶持企業發展,必須擴寬企業的融資渠道,以減輕企業融資難與貴的問題。同時,產能過剩等問題屬於結構性,始終要解決,儘管貨幣寬鬆仍是未來政策的主調,但結構性問題並非單純貨幣政策能解決的。

每逢年底,內地資金鏈均存在壓力,機構亦需要對沖通縮風險,今年人民幣走弱,一系列負面因素對12月外滙佔款產生影響,亦存在極大的挑戰。內銀間資金偏緊,財政部與人行雖招標了600億元國庫現金定存,年底前亦有較大規模的財政存款投放,但資金緊張形勢不改,貨幣市場利率亦反彈。早前,中證登發布的《關於加強企業債券回購風險管理相關措施的通知》,明顯收緊企業債券質押回購融資門檻,而人行在9月投放的5000億元3月期MLF同步到期,明顯收縮了流動性。

筆者估計2015年,人行在執行貨幣政策時將較為直接,短期以經濟下跌為主要考慮因素,而減息降準的副作用只為次要考慮,以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執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力度及鬆緊程度必須適中。來年全面降準依然有可能,始終可以釋放商業銀行的流動性,對實體經濟有利。

不過,目前內地股市火熱,全面降準的時機或許並不合適。現在採用的版本只能以曲線方式進行,如非銀同業存款不交存準的安排,即非銀行金融機構同業存款與同業借款納入存貸比,但是存款準備金初步定為零,即時初步毋須繳付存款準備金,不過,上述機構則不包括財務公司。

人行短期難全面降準

如果非銀同業存款部分新增存款需要繳交存準,理論上需要下調150個基點的準備金率來對沖對流動性的影響,等同降準三次。若果現在這部分存款不需要繳交存款準備金,這對銀行屬好事,能稍為緩解短期流動性壓力,實行了另類放鬆銀根的政策。不過,這也意味着人行在短期內整體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機會大幅下降。

參考內地情況,非銀行同業存款主要來自基金公司、券商及保險公司的投資資金。估計內銀將以高息協議存款爭取奪上述龐大的存款,有利上述機構的投資收益,當中對內險的影響更為正面。

與此同時,目前亦有消息指出內地相關《商業銀行法》細節亦有可能將會修訂,或取消存貸比率作為銀行業硬性監管的指標,而相關修訂目前正在跑流程當中,近期出台的政策也將以更為彈性的方式處理內地銀行的管理問題,而政策的調整方向也將繼續改進內銀績效考核機制的要求,對內銀的發展長遠屬於有利。

作者為資深投資銀行家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