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4年11月24日

溫天納 納論神州

人行突減息 南北水加快流動現轉機

中國人民銀行上周五突然宣布減息,說起來其實也並非太過意外,縱觀內地宏觀及微觀最新經濟形勢及發展,減息有其必要性及前瞻作用。

而對「滬港通」的投資者而言,減息同樣地會產生若干短線的正面推動,不可忽視當中的影響,高負債行業有望減輕負擔,內地流動性也將稍為改善,百業也將受惠。

「滬港通」啟動一周,市場反思極大。在過去的一周,筆者連續數天在中央電視台探討及分析相關趨勢,從「滬港通」啟動的意義及影響說起、談到北熱南冷、其後情緒降溫、反思港股遭冷遇的原因、到最後更檢討一周表現,以及對A股買賣制度未來改革方向的意見等等,無所不談。

始終,筆者認為A股為「滬港通」盛宴下的「頭盤」目前由於A股尚未被全面納入環球金融指數,穩量的國際資金當然尚未出現,筆者估計,至少在半年後,各指數及權重基金才會分階段吸納,屆時北上額度勢必用畢,這也是未來主流的發展趨勢,締造A股改革的先機。

獲國際吸納須待半年

筆者在上周四接受了新華社的專訪,同樣談到「滬港通」開局未如預期的情況,實際上並不影響其長線前景,也毋須過於擔心氣氛的「低迷」。

隨着進一步了解市場及相關限制的鬆綁,制度長線值得看好。大家不能僅僅以一周或一個月的交易量作為成敗指標,始終制度是活化證券市場的突破點,建立多渠道吸引資金進入,為內地企業融資和發展提供新路徑。

目前,環球投資者對A股市場,對比起內地投資者對港股市場更為熟悉,初期北熱南冷在所難免。特別是境外機構投資者,以往以熟習QFII及RQFII模式,而在未來此等投資者將重新部署以不同的渠道,在內地進行新的資產配置。

不過,「港股通」的情況則不一樣,目前QDII額度尚未用盡,此外,不少大型投資者亦已通過其他途徑進入港股市場,「港股通」對不少內地投資者而言,只是一道消防門,是否能運用?其變數甚多。

筆者認為,內地券商應做好「港股通」的推廣工作,加強投資者教育,讓普通投資者更加了解「港股通」的運作,並給予「滬港通」更多時間與市場磨合。始終內地投資者規模極為龐大,最終南向資金的規模依然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須加強投資者教育

在「滬港通」開通的第二天,筆者接受了內地《證券時報》(下稱證)的網上專訪,也提出了不少看法,不妨在此與讀者分享如下。

證:「滬港通」對於A股市場來說,最大的利好是什麼?

溫:其實,業界在過去7年一直無間斷討論如何可加快簡化內地與香港跨境證券投資的問題,而現在出台的版本,對內地金融市場意義尤其重大,彼此對涉及「創新」的內容更感興趣。

這次「互聯互通」屬雙向性質,並非單純中央送大禮予特區政府,政策選擇由總理宣布,意義在於對中國金融改革與創新的整體影響。

中國資本市場與資本賬個人層面的某程度開放,股市投資者的深化與廣化,可謂中國金融市場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證:「滬股通」額度開通當日用盡「港股通」僅用16%,為何遇冷呢?

溫:北上買A股的意欲較強,當中有明顯的機構投資者的影子,而南下買港股的意願卻奇冷,隱約只見散戶的身影。在「滬港通」下,可參與投資港股的內地投資者為數非常少,參考上交易所發言人早前的說話,符合證券賬戶及資金賬戶餘額不得低於50萬元人民幣的內地個人投資者,佔A股總賬戶數,只有0.85%。

更甚的是,按筆者與內地金融機構的溝通,這0.85%裏面只有少數人有興趣買港股。

證:周一券商股為什麼會下跌,北上資金對券商沒有利好嗎?

溫:「滬港通」當中分為「滬股通」及「港股通」,目前南向交易並不熱烈,早前預期過高,這對內地券商的業務很難在短時間內有所提振,而北向交易有近百家券商分享,當中不少是外資券商,中資券商的機構實力有待建立,我覺得調整是由於事實與預期之間的差距造成的,「滬港通」是長線概念,往後當市場熟悉後,慢慢還是會熱起來,中長線的價值也是肯定的。

證:對AH股價差如何看待?

消費類股份較吸引

溫:在近月,AH股價差原則上愈來愈小,筆者認為往後價差投資套利空間可能不再存在。的在過去的半年,AH股套利已差不多完成了,現在部分A股比H股更貴,未來市場的焦點將集中在市場中的稀缺行業身上。值得提出的是,「滬港通」某程度上能縮窄A股銀行板塊價格較低的情況;不過,「滬港通」資金規模有限,一些AH板塊並不特別存在獨特稀有性,如果AH股價差已追平,股價未來的發展就要重新回歸企業的基本面了。此外,由於南北資金量並不一致,價差的情況已成客觀現實,未必能在短時間內消失。

證:目前A股哪些板塊相對於港股更有估值優勢?

溫:對比H股市場,對香港開放的A股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寬的投資選擇,涵蓋了更多的內地上市公司,提供了更大的市場容量,特別在零售、食品飲料、耐用消費品(汽車及家電等)、消費服務(旅遊)、原材料和資本品、公用事業、醫藥等行業的範疇。估計以大盤藍籌股和港股稀缺的消費類較具吸引力,較符合香港投資者的投資喜好。

證:「滬港通」啟動之初,哪些板塊或個股最值得內地投資者關注?

優質藍籌料受惠

溫:可以考慮較為優質息率較好的藍籌股、一些估值較低的A+H當中的H股,以及一些沒有在內地上市的紅籌股等等。國際投資者以價值投資為標的,投資息率的回報相當看重,企業過往的表現、管理層的素質、行業的前景以及企業的優勢相當重要,投資者必須以國際視野對待港股,必須摒棄喜小、喜新及喜差,採取新的策略喜大、喜優及喜持久的取態。

證:「滬港通」開通了,「深港通」是否也要提上日程了?

溫:儘管「滬港通」成效有待觀察,但作為中國資本市場改革重要的一步,我依然覺得「深港通」在未來半年的時間裏,有頗大的機會會提上議程。「滬港通」首先會打通兩地市場,「滬港通」推出之後,必須仔細進一步觀察其實際細則、方案等,然後根據評估情況進一步完善。

此外,「滬港通」開通初期,內地投資者習慣與香港不一樣,市場難免出現波動,不可以麻木樂觀更需要居安思危,審視未來市場改革的方向。待數據進一步細化後,對未來的「深港通」有極大的參考價值,亦能協助「深港通」打開更大的空間及基礎。不過,由於深圳股市的特徵與上海股市並不一樣,開放的重點與投資者面對的風險也不一樣,需要更多的時間來準備。

此外,中小企業板與創業板是否也同步開放,值得深入研究及評估,在市場改革的同時如何平衡穩定與風險,也將成為「深港通」啟動前需要思考的重點。

作者為資深投資銀行家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