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0日
在一片預期美國經濟將因為特朗普回朝而進一步向好之下,市場正積極調整對未來一年美國利率的預期,雖然基於政治考慮,分析普遍估計聯儲局很可能會在下月議息後再減0.25厘,但是明年「放水」空間很可能因為激進減稅及額外加徵的進口關稅,而迫使局方不得不放慢減息步伐。近期港股的弱勢,除了受到市場憂慮特朗普上場後進一步加強對中國在經貿、科技及外交上的壓力之外,美息走勢預測的微調亦構成了若干負面影響。
美國利率預測對港股的衝擊主要來自兩方面。其一,是在聯繫滙率之下,港息加減幅度和時間即使不是全面跟足美息,上落周期必須同步,否則息差太高就會吸引投機者透過沽港元買美元的活動賺取息差,因為金管局會確保港元維持在7.75至7.85兌1美元之間的兌換保證上下限水平,投機者所以知道上述套息活動不會存在太大的滙率風險,令套息不會停止,直至息差收窄至無利可圖。
港樓價格自2009年初至2021年間如坐直升機般上升,正正因為美國在2009年後實施無限量寬的貨幣政策,利率長期維持於接近零息位置,置業者供樓成本大幅降低,同時物業投資者對租金的要求回報率也回落。過去幾年樓價下滑,除了因為部分港人移民前後出售在港自住及投資物業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加息使供樓成本增加,置業機會成本大幅上升。在定期存款也有超過3厘年利率的保證回報時,買樓收租要七除八扣,才獲得「雞碎咁多」的兩厘左右回報,實在形同雞肋。
住宅交易周期長
樓市一旦失去上升動力,住宅作為金融投資的屬性,更加令置業者卻步,因為這個世界,所有金融資產都只有升市及跌市,而沒有永遠不升不跌的「穩定」市場,既然樓市停止上升,那麼下一個走勢就只有下跌一途。
住宅物業跟股票最大的分別,正正在於其升跌周期都是極其穩定,只要趨勢形成,就很少會忽然之間行情反轉,這些通常只會在股票市場才會發生。這個背後的邏輯,其實一點也不難理解:因為物業買賣成本太貴,交易周期又長,投資決策周期遠比只須在手機上按個買賣指令的股票長得多,變相讓物業投資者相對容易「坐足」整個物業上升周期,造就大部分置業者藉物業完成財富保值甚至升值的人生目標。
反觀港股,尤其是近年走勢極度飄忽,只有波幅而無升幅,期間更加不斷忽上忽落,令絕大部分股民失去長線持有港股的信心,而任何升市都很容易吸引短線客戶沽貨套現,形成一個長期的惡性循環。當然,更加重要的是,港股過去10多年企業盈利持續長升長有的股份數量愈來愈少,加深了股民對長線持有港股的顧忌,因為只要稍微持有長一點的時間,短時間內的賬面利潤,很容易就此化為烏有。
今年美國終於減息,對港股及港樓皆有支持作用。但是,如果美國最終因為特朗普回朝而令利率重新掉頭向上,不單供樓及買股票成本將增加,就連美元因為減息而轉弱的勢頭,亦可能就此逆轉,這令本來有望因為美元兌人民幣轉弱而推動以港元計價中資股的資產升值潮被迫中止。
在芸芸非美資產之中,日股相對不受美元強勢影響,事關日股中絕大部分藍籌均為出口企業,圓滙弱勢反而有利出口盈利兌換成日圓之後的盈利增長。更重要的是,跟港元與美元利率及滙率掛鈎不同,日圓利率決策權在日本央行之手。經過接近30年的通縮之苦,日央行至今依然採取極保守的利率政策,生怕最近兩年的通脹周期太早熄火。
日本銀行股長線收集
日本今年內輕微加了兩次政策利率,目前短期利率仍然徘徊於0.25厘的極低水平,相比之下,日股吸引力仍然遠高於銀行存款。雖然日本目前的政策利率偏低,但是長債利率已逐步反彈,目前超過2厘的全國核心通脹水平,最近多家公布季績的日本銀行,幾乎清一色遠超市場預期,而且三大日本商業銀行均同步大幅增加派息及股份回購金額。
不少論者認為,三大日本銀行目前估值已稍微高於全球同業,他們有所不知的是,日本銀行經過幾十年的通縮威脅,目前經營效率不能與被歐美政府「寵慣」的大型跨國銀行相比,尤其是當前政策利率仍然有巨大上升空間,未來息差擴闊的空間要比全球同業大得多,即使三大商業銀行年初至今已累積不少升幅,他們仍然值得長線投資者繼續逢低收集。
本欄逢周三刊出
作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客戶持有個別日本大型銀行股份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破.地獄》背後的金主 |
上一篇: | 炒迷因幣如賭博 初哥最多配置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