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10月4日

畢老林 投資者日記

科技龍頭非想像般「貴」

10月3日,周二。美滙指數突破107,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觸及4.7厘,市場繼續在強美元、高債息兩個主旋律牽引下波動,加埋聯儲局理事鮑曼(Michelle Bowman)鷹聲嘹亮,揚言或須再加息數次遏抑通脹,一時之間,利率見頂預期似面臨四方八面的衝擊。

聯儲局9月會後發布利率點陣圖,中值顯示年底前還將加息一次,但當中有一位官員的估算,反映加息次數遠不止於此。從鮑曼近日言論判斷,這位大鷹派極可能就是她。若然如此,那只是立場重申,並不令人意外。要說語出驚人,銀行業巨頭去得更盡,摩根大通老總戴蒙(Jamie Dimon)一周內兩度發出警告,指聯儲局可能加息至7厘,意味政策利率仍有一點五厘上升空間,激進緊縮離「收韁」尚遠。

相比之下,對沖大鱷阿克曼(Bill Ackman)造淡長債大獲全勝後,口風似有轉軟跡象,雖仍相信美國30年期債息上望可達5.5厘,但日前受訪時認為,美國經濟開始露出疲態,加息周期大概率到此為止。

納指表現硬淨

當然,利率7厘只是最壞假設,戴蒙意在提醒全人類做好風險管理,並非基本情景。至於阿克曼,這次抓準長息一飛沖天時機大舉Short債,此刻食糊已肚滿腸肥,反正吹水不用成本,何妨派派「福利」,安撫一下投資者。

對股民來說,這波債市大屠殺有一點值得注意。華爾街三大指數今夏相繼觸頂,回調幅度皆在6%左右。按理說,債息升勢如此凌厲,對利率格外敏感的科技股該當衰多幾錢,惟納斯特100指數期內跌幅僅與標指、道指看齊,在當前環境下算很硬淨了。隔晚,連油價也抵受不住逆風,納指100卻錄得0.83%升幅,跑贏道指及標指,表現令人喜出望外。

不論有沒有這波債市震盪,科技龍頭的估值都會「高人一等」,惟不妨想想,以我們每天、每月使用蘋果、Google、微軟、Facebook產品或服務頻率之高,沒有它們,許多人恐怕無法過正常生活。放大至全球範圍,誰亦不能否認,此等巨企「貴」得有理;若納入增長元素一併考慮,龍頭估值是否一如想像般高昂,商榷餘地就更大了。

債息升勢一旦變本加厲,科技巨企不可能不受衝擊,但根據高盛統計,自7月以來,華爾街分析員把「七強」(Magnificent 7)未來12個月的盈利預測調高了8%,遠超標指其餘成份股平均僅2%的上調幅度。

增長不容忽視

分析員計過數,以市盈率相對盈利增長比率(PEG Ratio)為準,「七強」目前僅1.3倍,明顯低於標指所有成份股1.9倍的中位值,且錄得2017年初以來最大的折讓【圖】。換句話說,假如大行盈利預測靠譜,龍頭科企估值高昂之說便得打個折扣,從某個角度看,這些巨企甚至稱得上抵買。

那當然不等於說,以目前的PEG水平一籃子買入「七強」,靜候估值重返科技龍頭相對大市過去10年平均數,便能輕鬆獲利兩成({0.84 – 0.7}/ 0.7 = 0.2),但作為一種參考,這個對比至少說明,投資者在衡量估值時,不宜忽略盈利增長這個重要因素。

話口未完,又見兩位聯儲局決策官員就息口發表意見。克利夫蘭儲銀總裁梅斯特(Loretta Mester)指出,利率可能已接近或達到峰值;亞特蘭大儲銀總裁博斯蒂克(Raphael Bostic)則認為,限制性政策有助抑制通脹,但穩定物價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七嘴八舌,真係信邊個都死,索性借咗聾耳陳隻耳,反而樂得清靜。

本欄逢周二至周五刊出

 

(編者按:畢老林最新著作《我的投資日記》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