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6日
最新經濟數據增強了市場對美國經濟軟着陸的樂觀情緒,並引發市場對歐洲國家經濟前景的擔憂。鑑於美國經濟相對強勁(經濟表現分化),美元相對歐洲貨幣顯著走強。
歐洲貨幣明顯回落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應該是英鎊和歐羅的淨長倉過多、瑞士法郎被過度高估,以及自2022年底以來美元空倉大幅增加。因此,歐洲貨幣對利淡因素更為敏感。
大宗商品需求趨樂觀
相反,雖然美元普遍走強,但大宗商品貨幣在近期低點上方盤整,表現相對穩健。這主要是因為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其中美國原油和鐵礦石價格較8月低點分別飆近20%和15%。需求方面,受惠於美國經濟的韌性和中國經濟改善的跡象,大宗商品需求前景轉趨樂觀。細看目前中國的狀況,近期中國政府推出了提振股市和房地產市場的刺激措施;此外,中國人民銀行在短短一個月內下調了政策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更值得注意的是,最新的中國通脹數據緩解了市場對當地陷入通縮的擔憂,信貸數據、零售銷售、工業生產和房地產投資也一致強於預期,中國8月的進口數據更顯示當地對大宗商品的需求較為強勁。供應方面,大宗商品尤其是石油的供應依然緊張,因OPEC+持續減產。
與歐洲貨幣不同的是,大宗商品貨幣的淨空倉規模較大,這反而有助於限制大宗商品貨幣的下行空間。現在的問題是,經濟表現分化會否轉化為新一輪貨幣政策分歧。
近期,市場削減了對歐洲央行、英倫銀行和瑞士央行加息的押注,但美國聯儲局的加息預期也較低。在上周各家央行召開會議之前,市場認為聯儲局在2023年底之前將不再加息(概率低於50%),並在2024年底之前合共減息3至4次。就歐洲央行而言,市場同樣預計該央行不會再加息,但截至2024年7月也僅將減息一次。同時,市場預期瑞士央行和英倫銀行2024年大部分時間內不會減息。
然而,在主要央行上周召開會議之後,上述市場利率預期有所改變。首先,聯儲局透過最新的經濟預測(上調GDP增長預測及下調失業率預測值)和點陣圖(將2024和2025年的利率預測中值分別上調50個基點,意味未來兩年減息幅度將遠低於早前預期,符合「在更長一段時間內維持高利率」的說法)傳達鷹派訊號。因此,市場開始增加對聯儲局今年加息的押注(概率大於50%),以及預測明年減息次數為2.5次左右。
相反,瑞士央行意外地維持利率不變(因當局認為過去這段時間大幅收緊政策,正協助控制通脹壓力),同時下調了2025年的通脹預測。英倫銀行同樣按兵不動,並下調第三季GDP增長預測。雖然兩間央行皆表示有必要時將進一步加息,但市場並不買賬,目前預期未來加息0.25厘的機會不大。
英歐瑞士明年有望減息
接下來,如果經濟數據支持市場進一步削減對聯儲局減息的押注,同時增加對英倫銀行、歐洲央行和瑞士央行2024年減息的押注(即經濟表現分化轉化為新一輪貨幣政策分歧),我們可能會看到美國國債收益率上漲,從而帶動美滙指數上試105.9(3月高點附近)。在此情況下,除了歐洲貨幣進一步下跌外,大宗商品貨幣也可能會回吐近期的一些漲幅。
不過,由於淨空倉規模已經很大,大宗商品貨幣的下行空間可能有限,特別是如果中國經濟顯示出進一步改善的跡象。
作者為星展香港環球市場策略師。她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市場觀點。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經濟軟着陸面臨三大挑戰 |
上一篇: | 康方生物績優 走勢佳合短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