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5日
受能源價格急漲帶動,美國8月份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年升幅從7月份的3.2%,加快至3.7%,略高過預期的3.6%;按月增幅更由0.2%躍上0.6%,屬14個月來最大,似發出通脹復熾訊號。
然而,由於8月份撇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按年升幅從4.7%放慢至4.3%,為近兩年最低,數據出爐後,對利率較敏感的美國2年期債息應聲跌穿5厘關口,交易員普遍預測聯儲局下周議息將按兵不動,11月份再加息的機率也未及一半。
摩根資產管理首席全球策略員凱利(David Kelly)認為,通脹數字趨向溫和,本輪緊縮周期相信已經結束。不過,只要仔細分析物價數據,便會發現他的看法太樂觀。
首先,佔美國CPI比重最大(約三分一)的住屋成本(shelter costs)按年漲幅仍達7.25%(是8月份核心CPI沒顯著改善的元兇),且連續3個月錄得按月升幅,假若數月內情況未見紓緩,聯儲局今年第四季依然存在加息的可能性。
此外,聯儲局一年多的「鷹式加息」雖已使美國通脹從近40年巔峰回落,但主席鮑威爾非常重視的「超級核心通脹」,即剔除能源、食品和住房價格後的核心服務CPI,在8月份按月升幅達0.53%,屬一年來最勁,也較7月份的0.2%翻了一倍有餘,顯示通脹極具黏性,局方的「限制措施」(加息與縮表)未必可以令通脹進一步降溫,尤其在國內生產總值(GDP)增幅擴大之際。
勞工統計局的核心服務CPI只有10年數據,若果參考歷史超過半世紀、由商務部負責的超級核心服務業PCE(不包含能源、食品和住房等因素的個人消費開支平減指數),聯儲局實不宜太早宣布「抗脹勝利」。
超級核心服務業PCE按年升幅近年一直處於4%水平,未有明顯轉弱跡象,代表美國「最核心」的通脹,自新冠疫情爆發迄今仍相當穩定。
附【圖】所見,面對如此頑固的通脹,以史為鑑,聯邦基金利率一般要上調至比「超級核心通脹」高出最少3厘,並且維持高企一段較長時間,才有條件轉向寬鬆。換句話說,儘管聯儲局本輪已累計加息5.25厘,「努力」仍然不足,通脹難言降伏。
另一方面,聯儲局完全沒話語權的油價,亦是通脹回升的隱患。紐約油價本周連續3個交易日刷新2023年高位,按年變幅「扭負為正」,終止了早前8個月的跌浪。按往績,能源價格高低與美國通脹關係密切,強勢油價相信將刺激CPI加快上行。
聯儲局如視「遏通脹」為頭號任務,現階段市場憧憬減息無疑言之尚早,甚至連何時停止加息都值得商榷。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360市況概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