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8月31日

畢老林 投資者日記

納指七雄話當年 換個角度看輝達

8月30日,周三。聊天機械人ChatGPT去年底甫登場即風靡全球,惟近期熱度驟降,6、7月流量據報下滑一成。開發商OpenAI為挽人氣,推出商用版ChatGPT Enterprise,由OpenAI性能最強的GPT-4驅動,運算速度比舊版本快兩倍,並針對安全及私隱下工夫吸企業客,力圖重振問世初期雄風。

任何熱潮都會隨着時間消退,生成式人工智能亦不例外。ChatGPT出世剛滿9個月,開發商便要諗計救流量,可見話題性強如AI,要「保鮮」也得推陳出新。

聊天機械人當初一石激起千重浪,AI概念就此成為環球股市炙手可熱的主題,許多論者甚至斷言,美股之所以能收復去年大部分失地,全拜人工智能惠及大型科企所賜。然而,從OpenAI出招挽人氣,到美國晶片巨擘輝達(Nvidia)靚爆鏡業績出爐後股價爆唔起,投資者不禁要問一句,熱潮真的後勁不繼嗎?

有期望沒驚喜

輝達5月發布季度營收指引,一下子「炸」開外界對AI發展進度及應用範疇的認知,配合ChatGPT推波助瀾,股價即時狂飆三成。上周公布的財報顯示,業績表現遠勝預期,各環節無懈可擊,但有期望便沒驚喜,數據再亮麗,也無法複製三個月前一雷天下響的效應。亢奮過後,輝達要維持強勢,必須持續不斷地避免讓市場失望,從而證明自己貴得有理。押注高增長股就是要面對這種風險,輝達財報好到無話可說,大行自然無一發出「跑輸大市」或「沽售」建議,惟許多基金經理寧可重倉亞馬遜、微軟、Alphabet和Meta,對輝達反而有所保留,可見估值不容忽視。

不過,話得說回頭,全球股民為AI如癡如醉,充其量只有大半年,熱潮會否如此「短癮」,誰也不敢妄下定論;說到人工智能拓展空間是否無窮無盡,更只有時間方能給出答案。未來不可測,要做對比,只能回望過去,例如重溫二十多年前的科網泡沫。

當年掛羊頭賣狗肉的科網股不計其數,只要在公司名稱後加上dotcom,股價隨時衝上雲霄,跟今天自難相提並論,但上世紀末不乏名副其實的科技霸主,當中7家更曾以試點形式在港交所(00388)掛牌,合稱「納指七雄」(微軟、思科、英特爾、星巴克、戴爾電腦、應用物料〔Applied Materials〕及生科巨頭安進〔Amgen〕)。

改朝換代令人唏噓

此計劃於2000年5月起推行,一來科網狂潮已見頂,二來那個年代的散戶大都抗拒「隔山買牛」,非港股絕不沾手,哪怕微軟、思科、英特爾,成交一概「拍烏蠅」,結果乘興而來敗興而返,試點無聲無息地結束。時移世易,今天香港股民可直接零佣金買賣美股,不少更視華爾街為主場,這段往事,多數年輕投資者恐怕一無所知。

二十餘年後,撐起納指半邊天的同樣是「七強」(Magnificent 7),惟除了微軟「老當益壯」,科技天王早已改朝換代,當年叱吒風雲的思科、英特爾,早已由增長股淪為「價值股」,變化之大令人唏噓。兩個時空不宜直接比較,作為思想實驗卻無妨。

2000年3月股價見頂時,思科一度超越微軟,坐上全球市值一哥寶座。不少評論員拿顛峰期的思科跟目前的輝達比較,個別更認為昔日Cisco就是今天Nvidia。老畢估計,原因離不開經通脹調整後,思科2000年營業額378億美元,輝達過去12個月營收約327億美元,相差不遠;其他如市銷率(P⁄S)、市盈率(P⁄E)等估值指標,也有不少可供分析員評頭品足。然而,思科股價當年登頂,歷史市盈率接近200倍,科網狂潮灰飛煙滅後,市值於短短一年半內蒸發86%!如今回望,誰都識講股民overpay得喪失理智。反觀輝達,若能持續交出對辦甚至遠勝預期的業績,目前逾百倍的歷史市盈率便作不得準,一切須看日後業務表現和投資者願意給予公司未來增長多高昂的估值。道理人人明白,可是輝達會否步思科後塵這個萬億美元問題,此刻無人懂得回答,只能走着瞧。

AI好戲在後頭

思科大起大落早成歷史,回顧科網狂潮,有一點卻令在下「大開眼界」。1995年,思科市值僅135億美元,時至2000年初高達5560億美元,5年間暴漲40倍,年均複合增長110%。話明泡沫,這不算奇怪,真正不可思議的是,期內思科股價平均離歷史高位僅6%,最大回撤幅度(drawdown)38%,但見底49天後徹底收復失地。

科網泡沫雖只歷時5年,惟思科股價每年逾倍地compound,過程竟如此「平順」,難怪全民皆股個個All-in。人工智能熱潮才起步幾個月,好戲肯定還在後頭。

 

(編者按:畢老林最新著作《我的投資日記》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