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6日
最近有前輩從澳洲回來出差,午飯時候說起了他也迫於無奈,在疫情之後維持了每周兩天在家工作(WFH)的制度。最困難的是,如果要求5天都在辦公室,根本找不到新員工。他說曾經有面試者在各方面都非常適合,但就算公司願意年薪增加1萬澳元,面試者還是寧願少賺一點,也希望在家工作兩天。
員工普遍要求WFH
該位年輕人最後到了前輩的公司上班,能力和性格都和職位相配合。因此,前輩就問他面試時候為什麼要堅持兩日在家工作?年輕人的答案也很簡單。首先,在累進稅制之下,多1萬年薪的實際收入沒有增加很多;其次,外國因為低密度發展,上班通勤時間都可能在一個小時以上,每周兩天在家工作實際上節省了5小時,超過理論上每周工時的十分之一;而且回公司的通勤費用,以及在巿中心的午餐又不便宜,實際上拿到的工資更少。年輕人覺得每天回公司反而是浪費了資源。
之前另有一位洛杉磯朋友的觀察也差不多,公司採用混合工作模式,主要都是年輕一輩的要求。洛杉磯的朋友說,疫情前他也是在每周例會分派大部分工作,因此混合式的在家工作,對公司整體進度影響不太大。出現問題的主要是下屬搞錯了整份功課,平常在辦公室一看到對方的電腦畫面就能改正,但在疫情時候大家都完全在家工作,就真的會在次周收到一份用心做出來卻完全用不了的文件。3天在辦公室工作,他說培訓就比較容易,下屬也很少會在剩下來的在家時間完全搞錯了方向。
混合工作模式無礙培訓
另外,他認為這一輩習慣了網上學習,有時候與其自己教導下屬,倒不如讓下屬慢慢看影片和資料。在辦公室看兩三個小時網上影片,未必每個上司都能接受,反而下屬在家裏找這些資料,只要最後解決了問題,其實是培養了他們獨立工作的能力。他說偶爾對方還可以找到新技巧,回來教授公司其他同事。
當然,這兩位朋友願意維持混合模式工作,主因還是聘不到合適的人。美國總人口基數大,城巿數目較多,也許從上而下的數據意義不大;但是澳洲人口只有2500萬,2022至23年財政年度卻有高達40萬移民,下一年度則預期有35萬人,每年單從移民而來的工作人口增幅不會小。澳洲的人口和經濟結構又高度集中在悉尼和墨爾本兩個城巿,因此找不到員工應並非人口結構的問題。
兩位朋友的公司雖非金融或頂尖科技等「容易發達」的行業,卻也是大有前景的白領專業工種,疫情前絕不會有「招聘難」的問題,疫情後新聘員工,實際上面試的人數和平均表現也沒有怎麼變,但是在家工作一項就變成了普遍要求。
職場習慣已經改變
亞洲各城巿似乎普遍較接受回公司工作,但是疫情也並非完全沒有改變習慣。以前在中環工作,各類午餐或黃昏後聚會非常普遍,隨之而建立的人脈一度是在大城巿工作的優勢。疫情時這類餐聚幾乎完全停頓,真的見面都有實際議題。今年的確有不同朋友嘗試重新整合這類餐聚,惟似乎頻率和規模都遠不及過去。
最近研究數據顯示,不少亞洲城巿的酒店收入已經逐漸恢復到2019年水平,寫字樓和零售租金卻普遍未恢復。3年疫情有酒店早就支持不了倒閉,在供應減少之下,剩下來的收入就容易回升。只是職場習慣改變了,寫字樓要恢復就要更長時間。
作者為安泓投資的投資總監,亦為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客席副教授。他為《信報》/信網撰文,與讀者分享投資見解。
(編者按:楊書健最新著作《疫後房託新攻略》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成立信託 律師樓與信託公司的區別 |
上一篇: | 科企「墜落天使」望扭乾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