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1日
英國經濟走勢與歐羅區相似,表現出增長受壓及高通脹率,並可總結為滯脹(stagflationary)。由於預期加息將進一步打壓經濟活動,尤其是製造業和建築業,下半年經濟活動收縮的機會很高。其中一個好消息是6月份核心通脹跌幅超過預期。此外,短期通脹預期下降及勞工市場狀況放緩,應對今年餘下時間的工資增長構成影響。因此,我們把全年通脹預測,由早前的7.8%調低至7.5%。
英明年GDP料倒退
然而,通脹方面的好消息未必能阻止英倫銀行在未來數月維持收緊貨幣政策。服務業通脹為按年上升7.2%,貨幣政策委員會認為,由於工資及價格水平變得有些不穩定,因此將更加持久。這意味英倫銀行已高度依賴數據並變得保守。因此,我們預測的增長甚微,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將僅增0.2%,並於2024年收縮0.3%。但我們相信,9月再加息0.25厘的可能性很高。至於11月則是未知之數,這很大程度取決於服務業通脹未來的表現。
日本經濟表現一如預期。製造業持續受壓,服務業則受惠於經濟重啟及工資上升。我們依然認為,日本通脹可能持續更久,使日本央行能繼續以(非常)平緩的速度,實現貨幣正常化。我們對日本的GDP增長及通脹預測維持不變。
中國經濟已失去復甦動力。第二季GDP不及預期,按季增長0.8%。7月份調查顯示,第三季工業開局疲弱。財新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從6月份的50.5降至上月的49.2,是自4月以來首次下跌。新訂單量減少、就業前景黯淡,以及存貨水平高企,均顯示未來數月工廠活動疲弱,亦意味區內其他地方的製造業活動可能持續受壓。
通縮或傳導至全球
由於政府勢將支持經濟,下半年GDP有望實現更強增長。儘管如此,中共中央政治局並未就提供額外刺激措施的承諾披露細節。當局可能推出針對性措施以促進增長,例如稅項減免、刺激消費開支及私人投資的措施,以及放寬購房限制。然而,這些措施的力度不太可能使下半年出現顯著增長,尤其是在利率較低的環境下,私營界別的信貸需求卻大幅下降,顯示人們希望減少債務負擔。
因此,預期中國不會為全球經濟提供太多支持,相反有機會成為導致通縮的力量。我們已把內地全年GDP預測,從5.6%下調至5.1%,通脹預測則從1.6%降至1.5%。
作者為瑞士嘉盛銀行首席經濟師兼經濟研究分析部主管,曾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任職。他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經濟及市場觀點。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金鉬受惠鉬價向上 |
上一篇: | 滬深港通上周五成交統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