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8月16日

畢老林 投資者日記

從長實劈價賣樓想到股神押注美建房股

8月15日,周二。長實(01113)月初以遠低於同區市價開售油塘新盤親海駅Ⅱ,非但震撼全城,在內地以至台灣也成為一時佳話,熱度遍及兩岸三地。「七折賣樓」也許略帶誤導,劈價卻事不離實,寶島有媒體借題發揮,從親海駅Ⅱ超購倍數、中籤率,一直講到2016年台灣樓市慘淡時期推售的江翠ONE。

此樓盤位於新北板橋江翠北側重劃區,當年「殺價」開售,與周邊住宅相比幾近打七折,結果在淡市中殺出血路,去貨速度超乎想像,同時試出了什麼價位足以激活市場,樓價底部又在哪裏。

生態改變港美皆然

香港發展商以震撼價推新盤,遠至台灣也能引發迴響,足證有人睇淡便有人睇好。姑勿論長實此舉對後市有何啟示,一手住宅超低價搶客立竿見影,不僅二手私樓受影響,居屋認購反應亦大不如前,申請宗數創了6年新低。

這令老畢想到,許多聽起來無甚爭議的論述,比如利率急升危及樓市、發展商定價策略反映對前景看法,其實不一定正確,深入一點觀察,不難發現甲之失往往成為乙之得,真正改變的是市場生態。這個現象,港美皆有跡可尋。

舉個例,美國30年期定息按揭利率目前高企7厘以上,雙倍於聯儲局去年3月啟動加息周期時的水平,美股中房地產相關板塊首當其衝,理應深受打擊。事實並非如此,房屋建造商股價期內節節上揚,強勢有目共睹,追蹤該板塊的ETF(代號XHB)年初以來大漲36%,不但拋離標普500指數17%升幅,就連同期漲32%的納指也得俯首稱臣。建房股在利率急升環境下受到熱烈追捧,是市場不理性有以致之嗎?證諸美國樓市生態,一切便能找到合理解釋。

跑贏大市不意外

就如香港發展商劈價把二手及居屋需求引向一手新盤,美國按息大幅上升也改變了現樓和新屋供求。在疫襲全球的2020年和聯儲局重手加息前的2021年,許多置業人士都能以超低利率鎖定借貸成本或進行再融資(見8月4日〈高息重臨的積極效應〉),當中基於換樓或其他需要有意放盤的業主,考慮到新造按揭息率已大幅上升,往往很快便打消念頭,令現樓供應大受遏抑。

業主惜售叫價企硬,準買家要在二手市場找到合心意的住宅愈來愈難,新建房屋遂成為更具吸引力的選項,需求紛紛轉向一手,帶動房屋建造商業務蒸蒸日上,成為美股中的大贏家。由此可見,利率飆升對美國樓市影響並非「一刀切」,更重要的是業主和買家心態在新的形勢下出現哪些轉變,從而牽動樓市中不同環節的供求。對市場生態多一點了解,美國建房股跑贏大市就不怎麼令人意外了。

剛看到畢非德投資旗艦巴郡哈撒韋的持倉變化,最矚目的正是股神對房屋建造商的押注。美股周一收市後,巴郡發布最新13F報告,披露了第二季買入D.R. Horton、NVR及Lennar三隻建房股,全都是新建立的倉位,涉及資金超過8億美元。

價格吸引激發買意

對畢翁來說,這個金額自然算不了什麼,但巴郡經營一家住宅經紀公司,且擁有龐大的房地產特許經營網絡,股神眼光疊加巴郡對房地產領域的認識,一注押下,背後必經深思熟慮,大大增強新倉位的可信度。

回看香港,樓市陷困原因不一而足,人口及資金外流、疫後經濟復甦未如預期,加上辣招未撤、利率趨升,對樓市自然構成負面影響,問題根源未解,重拾光輝殊不容易。

然而,從油塘新盤掀起搶購潮可見,只要價格夠吸引,港人對置業仍是充滿熱情的。

 

(編者按:畢老林最新著作《我的投資日記》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