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2日
美國7月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年升3.2%,比市場預期為低,亦令通脹增幅下半年漸趨緩和得以延續。數據公布後,市場明顯認為聯儲局9月再加息的機會大為降低,周四晚納指高開,但之後並未出現持續反彈,納指7家大型科技企業(Magnificent 7)仍在高位偏弱地整固。現時Fed pause的講法已經相當明確,但美國10年期及30年期國債債息未見回落,美債與納指在過去的相關度一直很高,在近半年出現的AI風潮之下,美國科技股股價急升;另一邊廂,美國長債在Fed pause宏觀敍述下仍未見太多買盤,形成了為期近半年的背馳。
油價倘續升 美通脹難落
美股公布成績表,已經有不少中小型科技股「見光死」,對整體科技股走勢相當有影響。納指七雄大部分都已失守20天平均線,而且確認未能收復,從技術走勢看,客觀來說是短線失去動力,這兩件事直接引起美股在8月開局就出現調整。科技股沽壓暫時都是基於短線獲利回吐為主,調整會否更深及更久,就要視乎沽壓會否擴散至其他傳統板塊,例如傳統零售股及工業股等。留意到最近兩周油價持續上升,除了因為沙特阿拉伯減產因素之外,亦與宏觀論述對衰退憂慮減輕、轉移到認為會有再通脹有關。
雖然現時實際市場對石油需求增長有限,但油價從來都是「三分需求,七分政治」,本來就非常受地緣政治影響,二來亦要小心資本市場的反射性(Reflexivity),現實不少情況是投機者改變商品價格,最終影響到公司表現甚至實體經濟。當油價持續上升,將導致今年下半年以至明年通脹有相當壓力,此點不容忽視。
市場無視阿里業績佳
中港股市方面,阿里巴巴(09988)公布業績,無論數據以及企業前景(看得出在業務整固方面有努力,雖然核心業務淘寶天貓市場佔有率似乎繼續被削弱)都屬正面,但市場反應就完全不當基本面是一回事,內房問題有陸續「感染」包括新經濟股等其他板塊的跡象。
投資者面對中國經濟可能長期衰退的格局下,到底會否有明確政策刺激經濟,以至到真正要出手救市之後,最終能否解決經濟問題,明顯抱着相當大的懷疑;加上中美關係在6月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及財長耶倫訪華之後未見好轉,早前才出現美國下令限制企業對華的高科技投資,範圍更覆蓋香港及澳門,在外資眼中,此時此刻形容中國經濟是內外交煎亦不為過。
當然這個觀點已經人所共知,本欄一直形容港股有值博率的原因,就是因為中港股市的估值低,但無可否認即使是短線投機,仍然有相當大的風險在其中。現時風眼在民企內房,最近碧桂園(02007)外債違約事件,會是推動政府重錘救援內房的催化劑,還是觸發新一輪民企內房倒債潮的導火線,現時仍然難以預判。下半年中港股市有否翻身之日,似乎要看中國政府在這個十字路口之上如何選擇,對後市相當關鍵。
作者阿米(馮宏遠)為馭風聯合創辦人、華晉證券資產管理投資總監、證監會持牌人士。筆者及筆者客戶並未持有上述股票。
https://www.Facebook.com/fryingrice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碧桂園爆違約 衝擊料超恒大 |
上一篇: | 全球氫能產業邁向萬億級賽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