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8月11日

郝承林 價值物語

從資產負債表看樓價

近日油塘和紅磡都有新盤開售,價格卻南轅北轍,有積極減價,也有按市價出售,莫非發展商對後市有不同看法?樓價較高峰時下跌了約一成半,政府也微調辣招,樓價離底部到底還有多遠?

首重聯儲局幣策

資產價格是貨幣現象,故看本地樓價,首重聯儲局貨幣政策。自2008年金融海嘯後,聯儲局多輪QE,讓其資產負債表規模急漲近8倍,香港樓價也升了3倍。惟現在資產負債表規模,比對美國GDP比率已高,加上通脹回升,相信很難再大規模「放水」。

儘管沒有QE支持,那麼樓價有沒有可能逆流而上?這便要看發展商和市民的自身能力。價格由供需決定,供需則按買賣雙方自身條件而定。現在新盤貨尾供應量近2萬伙,可算充裕,問題是發展商會否惜售,其資產負債表有一定啟示。

現在發展商資產負債比率,普遍在50%以下,並不算高。惟其資產裏許多是投資物業,若以現金和負債比對,不少卻是負債更高。本港利息自去年下半年起急升,不少企業的財務成本也上揚。

負債和現金不同,不是恒止不動,而是會變形的。在低息環境借錢,當然是多多益善,利率上漲,會不會想快些還錢?(難道任由利息蠶食利潤,負債滾存上去?)推盤步伐,大概和發展商的負債比率,以及利率高低形成正比。果如是,供應大概不會是嘆慢板。

供應充裕,那麼需求呢?同樣要看市民的風險胃納。根據金管局《貨幣與金融穩定情況半年度報告》,本港家庭負債佔本地生產總值(GDP)比率,升至去年底的95.5%,較2008年時,上升近一倍(2000年時也不到60%)。

又說香港有近半物業已經供完,所以供樓壓力不大,但這數據其實已經包含在家庭負債比率當中。有一半物業供完,家庭負債比率還這麼高,說明另一半人借突。可能是按揭,也有機會是私人債務。

香港人都喜歡磚頭,惟經濟學101說道,想要的是want ,有能力實現的才是demand。負債比率高,加上利率升高,供樓成本向上,市場還能承擔幾多新債務?

供應穩定,甚至增加(不賣樓讓資金回籠,債務怎麼辦?),需求卻不足(資產負債表顯示已吃滯),樓價去向,讀者大概已心中有數。

前文寫過,何時借錢,幾時還錢,是投資中最重要的決定。1997年買樓,跟2003年入市,人生軌跡大概不一樣,故云決定比努力重要。選擇喜歡的工作,娶一個好太太,幾個合適時間做正確投資決定,幸福之路大概已鋪成。

吃滯了不要緊,休養生息一會好了。待聯儲局、發展商和市民的資產負債表重回適中水平、租金回報高過美國10年期債券息率,其時物業必將再煥發投資魅力。

[email protected]

 

(編者按:郝承林最新著作《致富新世代3──你也可以的穩健發財派》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