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8月9日

曾國平 經濟3.0

美樓市如何左右物價指數

美國兩大物價指數,一個算出CPI通脹,一個算出PCE通脹,而各自又可以計出核心之類的其他版本。聯儲局的官方立場,是以核心PCE通脹為量度目標,理由是PCE比CPI全面,而且能較快反映消費行為的改變。

6月最新核心PCE按年升幅4.1%,核心CPI更是貼近5%,兩者都離目標(2%)甚遠。美國勞工統計局(BLS)還有第三個物價指數,本來非常冷門,最近因為計出來的通脹貼近2%,表現突出,於是就有人留意了。

歐盟統一的「通脹」

這個物價指數,其實只是把歐盟使用的那一套照搬過來而已。歐盟作為一個緊密的地區組織,而歐洲央行推行的貨幣政策又會影響全區,成員國的經濟數據總不能各自為政,計法處處不同不能比較。為了統一,歐盟規定成員國必須根據指引計算出「調和消費物價指數」(Harmonized Index of Consumer Prices, HICP)。顧名思義,指數是為了「調和」成員國之間的定義分歧。成員國的統計部門可以各自計算公布不同的物價指數,但歐洲央行制定政策時參考的只有HICP。

業主佔用成本與真租金

這個指數跟PCE或CPI有何不同?基本上分別只有一個:HICP不包括業主佔用租金(owner-occupied rent),居住支出的比例因此比PCE低(而PCE又比CPI低)。由於這筆租金最近的升幅依然強勁,加上比重甚大,如果把它剔走,美國的核心通脹就會低一大截,忽然跟目標無比接近了。

業主佔用租金,是個現實中不存在的概念。業主把單位租給住客,租金多少在合約上寫明,住客每月真金白銀交租,是個可以觀察到的概念。不過,當住客就是業主自己,就沒有交租這回事,但根據經濟學第一課教的「機會成本」,業主自住並不是免費午餐,代價是不能將單位出租。這筆錯失了的收入,就是業主佔用租金了。

兩組租金數據一般相差不大,唯一差別是業主佔用租金比「真租金」稍為滯後。

根據HICP的計法,美國通脹現已達標,因此有評論認為聯儲局現時的政策是太緊縮了。這種討論,其實無甚意義,既然核心PCE通脹一直是官方目標,我們就應貫徹始終,邏輯一致地以此為準則,而不是忽然搬出另一個龍門。

更值得深究的,反而是個「抽象」問題。租客使用單位,屬衣食住行一種,是消費行為,將其包括在物價指數中相當合理。然而,當業主自住單位(以及為單位裝修改建),事情就沒有那樣「純潔」,一方面有瓦遮頭、有家可歸是消費活動,另方面持有單位待價而沽也是投資行為,兩者不容易分得清楚。歐盟所以剔除業主佔用租金,不是因為他們對這「抽象」問題有確切答案,而是因為成員國之間難以協調出同一套的計算方法:美國強調的是「租金對等」(rental equivalence),亦即類似單位在市場可得到多少租金,另一些計法則會考慮只有業主面對的情況,計入按揭利息和物業稅。

貨幣政策應否受資產價格影響?

還有一個「抽象」問題,就是貨幣政策應以哪一種物價指數為準則。無論是「真租金」還是業主佔用租金,都與樓價有密切關係,每當樓價上升,一年多以後租金就會有反應。若果貨幣政策以PCE為準則,由於租金比重大,每當樓價上升,反映在租金之後,貨幣政策就會「遲來地」收緊,抑制也許已經完結的樓價升幅。

若果貨幣政策以HICP為準則,由於租金比重低,貨幣政策就不太受過去樓價變化的影響。

哪種做法的效果較好?對業主和租客的影響可有分別?這個「抽象」問題,可以宏觀計量模型解答,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

香港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美國維珍尼亞理工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