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31日
7月30日,周日。牽動全球市場神經的「超級央行周」終於落幕,守尾門的日本央行宣布為孳息曲線控制(YCC)政策引入靈活性,變相調高10年期債息上限,雖說出乎意料,但也非無跡可尋,緊貼滙市者尤其容易察覺異象。
環球央行跟通脹惡鬥十多個月,期間日本央行始終堅守超寬鬆,如今美歐皆放慢緊縮腳步靜觀其效,日本通脹卻持續升溫,該國央行矢口否認政策轉向,實際上朝着利率正常化邁出了重要一步。這個轉變,值得所有投資者密切關注。
市場提前反映變動
老畢稱市場對調整YCC並非一無所覺,乃基於央行尚未公布議息結果,日圓上周四在外圍已出現不尋常波動。繼聯儲局後,歐洲央行一如所料上調利率0.25厘,惟行長拉加德對日後加息與否持開放態度,立場明顯偏鴿,疊加美國同日出爐的次季GDP增長較預期強勁,歐羅失守1.1美元關口,帶動美滙指數重上101、美國10年期債息抽穿4厘。然而,圓滙在此情況下不跌反升,足見市場提前對YCC有變作出反應,落實調整後再坐一輪過山車,最終「打回原形」,周五紐約低收141.16兌1美元。
細聽行長植田和男解畫,一方面強調長債息率目標維持於零水平,但改以「僅屬參考」來形容0.5厘波幅上限,不再視之為嚴格限制,今後只會在債息觸及1厘時才承諾無限量買債,變相令1厘成為10年期債息新的「硬性上限」(hard cap)。他又搬出改善YCC框架的持續性等理由,替相關調整護航,表面上旨在更有效地維持寬鬆政策,實則竭盡所能迴避利率正常化這個敏感議題。
兩因素態度曖昧
話說得婉轉,但任何人為地干預市場的措施一旦調整,都會引來炒家覬覦,頻密測試央行捍衞新目標的決心,潘朵拉盒子一經打開,只會惹來市場無窮揣測,控制孳息曲線更難維繫,兩年前澳洲央行撤底取消YCC即為先例。
日本逐步退出超寬鬆意向明確,卻始終對政策轉向含糊其詞,不外乎出於兩個考慮:一、日圓長期被用作利差交易融資貨幣,央行一旦放棄負利率或YCC,大量資金將從海外回流,全球金融市場劇烈震盪無可避免;二、日本股市與日圓滙價反向而行,圓滙疲弱對該國巨企提振以本幣入賬的海外收益甚為有利,幣策正常化一旦導致日圓明顯升值,外資對日股的積極取態難保不會迅速逆轉。植田接棒後態度曖昧,怯於「官宣」政策轉向,與不願破壞日股三十年來最良好的勢頭想必有關。
然而,與前任行長黑田東彥去年底擴大長期債息波動區間不同,歐美國家當時正值抗通脹艱苦時刻,各大央行紛紛採取激進手段遏抑物價,日本雖放鬆了對債息的控制,但與歐美利率差距仍不斷拉闊,日圓陷入無序貶值深淵,迫使政府入市干預之餘,也間接促成央行於12月突如其來調整YCC。
改弦更張一步之遙
日本通脹壓力起初源自資源及其他進口價格急升,央行判斷由成本驅動的通脹只屬暫時性,影響一旦消散,物價環境又會回復原貌,貨幣政策因此有必要保持極度寬鬆。可是,從6月份全國消費物價指數(CPI)觀之,日本整體通脹率3.3%,剔除新鮮食品及能源更達4.2%,超越目標已長達一年以上,且徘徊於40年高位,通脹有在該國植根徵兆。單着眼整體CPI,美國6月份回落至3%,日本通脹甚至已高過美國。若說聯儲局抗通脹迎來轉捩點,那麼日本央行面對物價壓力持續升溫,幣策可能也處於一個重要拐點,離改弦更張僅一步之遙。
植田和男上周五宣布為YCC引入靈活性,股市一度挫逾2%,惟在下手上兩隻銀行股瑞穗及三菱日聯再度逆市急升。超寬鬆不合時宜,逐步退出已是大方向,老畢年初看好銀行股,數月下來雖經歷不少波折,但這一注應沒有押錯。
(編者按:畢老林最新著作《我的投資日記》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官方擴大谷消費 內需旅遊落鑊炒 |
上一篇: | 香港股市上周收市統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