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0日
人工智能(AI)是致富的直通車票?還是通往末日的捷徑?自去年秋季ChatGPT面世掀起一輪人工智能熱潮後,社會上仍未就AI是下一個科網熱,還是末日引爆器達成共識。其實,兩個陣營都沒抓到重點。AI為投資者帶來機遇,並不預示新世界的誕生或舊世界的滅亡。
AI的討論令人聯想到科幻小說中的機械人,有善良的,也有邪惡的;雖然嚴重偏離現實,卻又煽動着人類的興奮和恐懼情緒。然而,現實卻往往是比較沉悶的。
人工智能簡單來說就是「機器學習」,透過程式化的演算法去「學會」如何根據已吸收的海量數據,產生出文字、圖像、影片、電腦編碼或其他產物。ChatGPT是一個大型語言模型,利用簡單的指示,該「生成式AI」便能生產出近乎人類語言的文字。現今已有很多其他類型「生成式AI」存在,例如香港的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創新中心(CAIR)擁有自家研發AI的平台。這些AI懂得答問題和寫文字,看似很智能,惟實際上只是重複的程式編碼而已。
不管怎樣,市場對AI的大肆炒作及恐懼依然比比皆是。末日論者憂慮「深度造假」,例如用AI編輯媒體,以改變某人錄製好的話音或動作、AI複製熟悉聲音進行電話詐騙、造成網絡安全威脅,以及所謂的AI投資「泡沫」。這與那些認為AI要不造成人類「滅絕事件」,要不就是「拯救世界」,令早期投資者極速致富。
騙局存在即時風險
雙方陣營其實都言過於實。AI對工作、保安、科技巨擘壟斷以至更廣泛的社會影響是未知之數,可能是好的、又或者是壞的,亦有機會是好壞都有,甚至如過去的全自動駕駛汽車和家用3D打印一樣,熱潮過後便銷聲匿跡。
AI的發展速度將會較預期慢。科技的應用往往難以預測,且長年累月為股市製造背景噪音,而股市是聚焦於未來3至30個月的盈利前景。
誠然,AI騙局確實存在若干即時風險,可是騙徒鼠輩總是潛伏着,例如加密貨幣交易所FTX及其創辦人、有「薯條哥」之稱的Sam Bankman-Fried面臨的龐大指控,類似伯納.麥多夫(Bernard Madoff)所面對的控訴,而又與針對查爾斯.龐茲 (Charles Ponzi)的指控相似。騙局都同出一轍,除了時間吸引傳媒閃光燈外,實際上毫無新意。
大家不要指望有AI「加持」的股票。沒錯,AI熱潮協助帶動全球科技股年初迄今上升35.9%,惟主要是由半導體(AI發展必需品)股份飆升60.7%所帶動。若科技股要在2023年處領先地位,則取決優質增長,並收復2022年大跌市的失地。
試想一下,縱使全球經濟未出現衰退,市場仍在憂慮,各地經濟即使能有增長,速度也很緩慢。在低增長環境下能保證有升幅的股票十分罕見,從邏輯上說,股價會被抬高。這只是科技股的小部分而已,而且集中在巨無霸科技股。AI(主要是半導體股)屬於這部分,尚未足以改變遊戲規則。
AI目前的實際用途平凡不過,主要是透過自動化的重複性工作去提高效率,例如後勤辦公室文書及市場營銷瑣事。
其實AI並非新鮮事物,CAIR早於2019年已開始營運,專注AI的初創公司數年前吸引一輪創投資金。大型科技企業的利潤資助AI的項目,為AI發展出力,因為訓練這些系統需要龐大的運算能力和金錢,所以在風險投資方面,大機構要比「蚊型」初創公司更具優勢。矽谷的初創沒有一間能突破這一關,大企業依然手執AI牛耳。
聚焦高質素增長股
然而,有不少人期望押中能搶佔先機的初創。勸大家不要白費心思,要在現階段識別長遠贏家幾乎不可能。如果可以的話,有誰不會這樣做!即使在矽谷艱辛經營的初創公司洗牌後,不少純AI股繼續飆升;現在買入等於投機炒作,是在賭哪些初創公司的利潤可以證明其高昂估值的合理性。企業很多是私人機構,估值粗略欠缺流動性,投機它們顯得沒有吸引力。
某種程度上,接觸AI可能有益,但別把其視為選股或選板塊的決定因素。不論是否科技股,就簡單地關注高質素增長股吧。
作者為Fisher Investments的創始人、執行主席兼聯席首席投資官。Fisher Investments是價值超過2000億美元的財富管理公司,為全球大型機構和高淨值人士提供服務,目前在超過17個國家發表專欄,亦曾撰寫多本暢銷投資書籍。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中國今年政策料仍寬鬆 |
上一篇: | 保利發展績佳 券商薦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