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4日
端午節假後,港股跌勢持續,周五恒指失守萬九點,收報18889點,再挫328點,本星期4個交易日共插1150點,把之前兩周的升幅完全蒸發,反映下行中的港股,賺錢相當之難。觸發這波回調的原因,除了內地刺激政策暫時缺席外,外圍形勢也反映滯脹問題浮現,歐洲經濟下滑速度頗急,歐羅與英鎊開始回吐今年累積的升幅,導致美元再度一枝獨秀,不利股票等風險資產。
港股跌勢廣泛 風險胃納縮
周四美國股市表現分化,納指100反彈0.95%,但道指微跌。納指的表現並未提振港股,周五股份跌幅十分全面,80隻恒指成份股中有76隻下跌,分類指數全線受壓,消費、地產及保健板塊跌幅在2%至3%,連公用股在跌市中也乏防守力,公用股指數下挫2.2%,主要受中資電力股及燃氣股拖累。另一個防守性類別電訊股全日亦跌1.7%。近期表現較為穩定的滙控(00005)及恒生(00011)均急回2.5%【圖1】及3.3%。周五成交只得698億元,但以沽壓之廣泛,投資者的風險胃納似乎銳降。
歐洲周五公布的6月份採購經理指數(PMI)初值通通差過預期,令投資市場更加擔憂滯脹年代來臨。德、法、英以至整個歐羅區的服務業PMI初值較5月跌1至2個百分點,其中,法國報48,更陷入不景區域,比5月份低4.5個百分點。這幾個國家/地區的製造PMI亦已持續多月處於收縮區,而且情況愈來愈差,當中德國6月份挫至41,整體歐羅區亦只有44.8%,唯一好消息是跌勢開始轉緩,按月跌幅沒有服務業那麼大。
滯脹明顯 歐股恐獲利回吐
若以花旗歐羅地區經濟驚奇指數觀當地經濟情況,自今年2月見頂後指數拾級而下,已接近去年俄烏戰事發生後的低點【圖2】。該指數反映實際經濟數據與市場預期的差距,指數轉向負值,反映市場分析師低估了經濟復甦的難度。去年2月尾俄烏開戰後,因能源價格飆升,該指數跌落谷底,現實比分析師預期為差,但去夏氣溫較預期低,令能源價格下降,經濟亦舒了一口,指數觸底回升,資本湧入歐股,歐洲股市近日雖然調整,但今年累積漲幅普遍在一成以上,只有英股例外,英富時指數今年僅升0.4%。
以歐洲近月的經濟表現及前景看,小心下半年歐股會成為被獲利提款的市場。
歐美及英國經過一輪大幅加息後,核心通脹仍高企在4%至5%水平,英國更是掉頭回升至7.1%,各國勞工市場供應還是非常緊張,令到加息路未行完,減息更無望,持續的高利率,最終也會令經濟冷卻,通脹回落,代價會是衰退和大規模失業。
內地長假 人仔躺着也中槍
美滙指數周五急升0.58%,連漲兩日【圖3】。美元抽上,不是因美國有什麼消息,而是歐洲的PMI數據差勁,歐羅與英鎊下挫,亦拖累離岸人民幣一度跌7.22水平,內地假期休市,沒有什麼消息,人仔可說是躺着也中槍。美元短期升勢漸成形,小心人民幣下周假後繼續向下。
日本周五公布5月份通脹(扣除新鮮食品)為3.2%,較市場預期的3.1%為高,扣除能源之後的通脹率更升至4.3%,為1981年以來最勁,反映核心通脹頗為厲害。
今年以來,不斷有揣測日本央行會否把寬鬆的貨幣政策收緊一些,不過,周五通脹數據公布後,日圓波動有限,守在143水平,滙市似乎無預期貨幣政策會改變。日本央行唔想改貨幣政策,可能是因人口老化嚴重,總需求不易維持,通脹難大升。所以,望日本改變貨幣政策的朋友可能要十分有耐性。
納指100周四雖反彈,但周五晚納指期貨跌幅達1.1%,市場擔心,稍後公布的美國6月份PMI初值會如歐洲般大為失準,市場預期美國服務業PMI會由5月的54.9降至54,製造業則由48.4微升至48.5,數字若勝預期,美元會進一步爆上,數據倘差過預期,經濟衰退的陰影會更濃,資金會湧入國債避險,市場形勢唔似是牛市環境,都係要審慎點。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AI+」時代來臨 投資尋寶趁早 |
上一篇: | 360市況概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