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7日
6月聯儲局會議暫停加息,無論大家認為今次是「跳過」(skip)或者是暫停(pause)都好,筆者認為聯儲局會在6月及7月按兵不動的主要原因,是要觀察美國銀行業在7月業績期的狀況,以至市場反應。新債王岡拉克(Jeffrey Gundlach)把最新議息決定形容為是進取地叫停(hawkish pause),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口風強硬,清楚指明今年不會減息,甚至高息環境要維持至少兩年,加上點陣圖(dot plot)中位數維持在5.6厘,令市場猜疑今年會再加息兩次,不過以上講的都是「口硬手軟」,要觀望7月銀行業會否出事,無非是要避免先加息、然後要急速減息救市的尷尬局面。因此可以說,筆者的宏觀基本盤是未來半年是至多加1次息,甚至是真Fed Pause。
相對於加息幅度,現時偏高利率環境要維持多久,以及對經濟影響多大,反而更重要。阿米認為要特別注意借貸比重較高、財務健康不佳的公司,假設未來兩至三年聯邦利率都維持在5至6厘水平,上述公司的融資成本可能要達到10至11厘,對一般公司的盈利增長,應難以負擔此等利息,這類行業即使不沽空也應該避開。
AI發展是全球經濟關鍵
現時美國經濟數據,仍未反映經濟正步入衰退,不過,大家要留意的是,經濟衰退這個話題亦已被多番廣泛討論,憂慮只是憂慮,在衰退未成真前,投資路依然要走下去。雖然阿米無法確定美國經濟一定可以軟着陸,但是當地真正發生經濟衰退的時間,有可能會比現時市場估計的要再延後不少,而且對美國經濟實質影響有多大,相當取決於未來兩三年間科技發展速度有多快,要看是深度衰退,還是衰退僅輕輕擦身而過。近期AI及機械人概念,有不少人認為是MEME股(迷因股)式炒作,筆者卻認為這些科技發展,會是未來幾年全球經濟能否快速走出衰退的關鍵。
另一方面,美國利率見頂後高位徘徊,未來一兩年其國債債息應會較過去穩定,目前反而是美國在等待其他主要經濟體陸續加息追上,例如歐洲央行已經連續加息第八次,不少新興市場國家亦同步加息,美元走勢會比過去兩年較容易預測。在滙率及債息相對穩定之下,宏觀經濟對股市估值的影響力,相對不會如過去兩年般決定性,亦因為如此,筆者會將研究焦點轉向,深耕公司基本面,務求持續尋找到高質素及持續盈利增長的公司投資,日後有機會有場合可以詳細講解。
港股欲轉升 要中美真破冰
港股終於反彈上20000點,投資者仍然是主觀希望中國會有較為強力的救市措施,筆者的觀點是中美關係好壞比起對國策的憧憬,更能左右港股走勢,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預定周末訪華,是過去5年來兩國關係相對有望破冰的一次,無論如何,我們都希望有好消息。
作者阿米(馮宏遠)為馭風聯合創辦人、華晉證券資產管理投資總監、證監會持牌人士。筆者及筆者客戶並未持有上述股票。
https://www.facebook.com/fryingrice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香港金融基建不能繼續停滯不前 |
上一篇: | 沙特風投隨國家開放趨積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