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6月16日

習廣思 信筆攻略

經濟轉型路漫長 內地消費難復勇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即將訪華的消息,周三晚在紐約刺激納斯特中國金龍指數漲2.3%,加上憧憬中央快有振興經濟政策出台,恒指昨天大升420點,收報19828點,內地創業板指數在光伏及電動車產業股支撐下反彈3%,滬深兩市成交總額重上萬億元人民幣,港股成交金額亦突破千億,達1214億元。不過,在中港股市開始有些牛氣時,歐美股市在央行紛紛繼續加息下,初見回吐勢頭,港股的升市是否水尾,值得留意,不宜過度勇進。

恒指昨天急升2.17%,但表現更佳的是恒生科指及恒生非必需消費品指數,分別飆3.6%及3.3%。昨天升市主要是消費股為主,本港上市的大型科網股本質上也是消費股,只是它們利用網絡提供商品及服務,所以港股與內地民眾的收入、就業及消費信心息息相關。近期消費股能持續上升,主要是期待中央會有新政策刺激樓市及經濟,給放緩中的經濟注入新動力。人民銀行下調政策利率0.1厘,接下來大家等待財政政策的支援,有傳國務院常務會議今天會有政策出台,且看是真是假。

樓市熄火 就業收入俱放緩

內地昨日公布的5月份經濟數據,普遍差過市場預期,個別比4月份有所放緩,工業增加值增長由4月的5.6%放緩至3.5%,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從3.6%降至1.6%,零售增長由18.4%放緩至12.7%,房地產業與出口放緩是導致經濟失速的原因。股市的邏輯自然是經濟愈差,政府愈有機會出手救市。故此,數據差,追捧股份的資金反而增加。

然而,中央的政策早已非常明確,不會大水漫灌谷經濟,不會超發貨幣,政策要講求精準及追求高質量增長。跟地產經濟說再見,向高端產業進發是大勢所趨。這方面,過去10年也卓有成就,太陽能和新能源汽車產業已成為世界上重要的供應者。這是漫長的經濟轉型,新經濟暫時仍未能完全替代地產經濟,後者產業鏈長,僱用大量勞動力,同時房地產亦是民眾的藏富之所,樓市熄火,經濟出現較長時間的陣痛在所難免。就算如此,中國也不會走回頭路,再靠地產經濟,任何樓市政策目標最多是穩定情況,樓是用來住,不是用來炒,是最高的指導思想。故此,消費市道要回到從前之蓬勃,暫時可能性較低,特別是大眾化的消費市場,高檔消費也可能有一些新興產業的從業員可以支持。

科指升越牛熊線 跌勢未扭轉

消費股近日勁升,有政策的憧憬,也可能是今年跌幅已大,超賣嚴重,但最終升到哪個水平,還要看個別公司在其行業的表現,以及業績能否交到貨,昨天消費股全面報捷,只是資金追逐的結果。

論技術走勢,恒生科指昨日升破了牛熊分界250天移動平均線【圖1】,今年1月初及3月下旬均曾衝越牛熊線,最終無功而還,250天線自2021年7月開始下行,要扭轉長期的跌勢,談何容易,都是當短炒,有多3%至5%的升幅已算不俗。

美國聯儲局議息,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成員對利率中位數預期有所上調,年底前要加多半厘息,主席鮑威爾在記者會上打圓場,指雖然7月的加息機會仍在,但一切要看數據。美股周三議息公布後先跌後回升,就是因為老鮑打圓場,看來委員會內鷹鴿兩派有頗大分歧。美國科技股比貨幣政策走得前很多,皆因有個人工智能(AI)泡沫,可是,年頭炒到而家,大量資金已投身於此泡沫,在息口未明朗下,納指的調整風險愈來愈高,特別是美國10年期實質利率4月以來升了40個基點,納指一向與實質利率背道而馳,今次納指卻不跌反升,十分反常,當AI護盾褪色,納指的跌幅應該不輕。

緊縮重臨 歐美股回吐風險增

聯儲局幾時停止加息仍未明,長期實際利率持續上升有利美滙指數走勢【圖2】,須留意美元是否完成了5月底以來的調整,轉身上升,美元轉強,會對股市相當不利。

歐央行昨晚一如預期加息0.25厘,該行重申通脹仍太高及會維持較久,未來兩年難回到2%目標。歐央行研究部也調升了今明兩年的通脹預測,2023年由5.3%上調至5.4%,2024年則由2.9%調升至3%。市場預期歐央行今年內仍起碼有半厘的加息空間。今年上半年表現甚佳的歐洲股市,近期也開始見較大調整,除了貨幣政策收緊外,近兩周天然氣價格猛漲,也令投資者擔心會進一步推升通脹。

今天輪到日本央行議息,日圓兌美元昨天跌至141水平,行長植田和男又要面對弱日圓可能會引發進口通脹的問題。市場觀望日央行會否修訂長息控制措施,以支持日圓及對抗通脹。若日央行也修改政策,則環球央行其實又回復收緊政策,早前澳洲及加拿大央行在暫停加息後恢復加息,證明息魔還未走人。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