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6月13日

習廣思 信筆攻略

減息降準在途上 人幣貶A股看漲

港股周一平開後走低,恒指一度跌過百點,離岸人民幣兌每美元失守7.15成為沽貨理由之一【圖1】,內房股受壓。近期人民幣弱勢似乎更加明顯,上周公布的5月份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跌幅擴大,內地貨幣政策有更寬鬆空間,令人仔表現跑輸區內貨幣。美國聯儲局本周議息後,若美元轉強,人民幣年內可能加快貶值。

美息有變數 股債滙波動

聯儲局6月議息會議可以說是近年看法最分歧的一次,雖然今次「跳過」(skip)不加息已是市場共識,但估計加息的仍大有人在。至於未來息口走向亦眾說紛紜,在高度不明朗之下,任何一個數據都可以大幅扭轉市場氣氛,股、債、滙市均異常多變。

彭博經濟學家指出,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成員內部分歧加劇,部分成員認為貨幣政策具有滯後性,希望等待和觀察迄今為止加息已達5厘對經濟的影響如何。不過,更多鷹派成員有感利率還不夠高,聯儲局不應該冒着落後於通脹曲線的風險,因此今次「跳過」暫停加息不失為局內妥協之舉。

摩根士丹利表示,聯儲局官員最近的發言已經令市場對利率終值預期降至5.3厘,表明許多投資者相信「跳過」不加息可能是停止的前奏。

巴克萊美國高級經濟學家Jonathan Millar分析,無論6月份加息與否,聯儲局最終都會再上調0.25厘,在加息周期結束前基準利率會提高到5.5厘至5.75厘。

野村證券經濟學家預計,聯儲局6月會議會出現「鷹式暫停」(Hawkish Skip),即表面不加息,卻會在利率點陣圖發出繼續加息的訊號。該行相信鑑於通脹壓力緩解,勞動力條件放緩及貸款減少造成的影響,5月份可能是本輪周期最後一次加息。

高盛預期,聯儲局極有可能於今年7月再加息0.25厘,把利率終值預測提高到5.25厘至5.5厘;隨後2024年將減息0.875厘,至4.5厘左右;到2025年將再減息1.125厘,至3.375厘,長期或中性利率的均值都會上升。

據英國《金融時報》對經濟學家的最新調查顯示,經濟學家認為FOMC需要採取比預期更強硬的行動來根除通脹,預計今年至少還有兩次0.25厘的加息。在上周接受調查的42名經濟學家中,67%預測聯邦基金利率今年將在5.5厘和6厘之間達到峰值。

另一方面,美債市場所反映的經濟前景不太樂觀。美國債務上限危機解決後,短期美債孳息率快速回落,惟目前美債倒掛現象仍然嚴重,10年期美債息較一個月和一年期債息為低的現象持續。聯儲局激進加息政策促使美長短債息倒掛,預示美國經濟將陷入衰退。

不論是聯儲局內的官員抑或是經濟學家之間,以至大行經濟師、分析員,對美國利率前景都給出相當分歧的睇法,這在以往甚為少見。樂觀者會說美國通脹終於見頂,悲觀者則會說通脹將長期高企。

瑞銀估7月救市政策出台

美滙指數自5月下旬起停止上升,並徐徐回落,同期人民幣兌美元則不升反跌,這是本身經濟因素使然。美元轉弱尚且如此,美元一旦轉強,人民幣可能面臨更大壓力。

內地上周公布的5月份PPI按年下降4.6%,連跌8個月,固然令市場震驚;國有大型銀行上周四同時下調存款利率,也加速人民幣的貶值傾向。工商銀行(01398)把活期存款利率下調0.05厘;定期存款中,2年期減0.1厘,3年期和5年期下降0.15厘。這是自2022年9月以來,大型銀行首次齊齊調低利率;事實上,地方的中小銀行早於4月已作出有關舉動,以保障銀行息差。

野村國際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表示,此次大型銀行紛紛降存款利率是減息的強烈訊號。市場認為這減輕了存款成本,為降低住房貸款和企業貸款利率創造了空間。陸挺預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本月將下調0.1厘,若真的如此,這將是2022年8月以來首次。

另有市場人士看好減息以外的寬鬆貨幣政策,中信証券分析,2023年較後時間央行可能降存款準備金率,指中國4月以後的經濟復甦數據表現不佳,作為經濟支柱的房地產市場,新房銷售增長乏力;此外,5月以美元計價的出口時隔2個月首次低於去年同期,更多貨幣寬鬆工具已放在工具箱中。瑞銀則估計減息、降準等措施有機會在7月初,連同其他救市計劃一併推出,以提振市場信心。人民幣由現在至7月,可能傾向貶值,但這亦印證寬鬆貨幣政策已在路上,A股或隨之轉強。

內地人口減 續拖經濟後腿

內地長期面對經濟困境,一大原因是人口下降,這與近年全球大趨勢一致。彭博報道,全國去年僅680萬宗結婚註冊【圖2】,比2021年急跌11%,降至1985年有紀錄以來最低,比2013年高峰的1341萬宗減少一半。

據2021年人口統計,20歲至34歲組別年輕人口跌至少於3億,也是1985年以來首次;同時,該組別人口中,男性較女性多超過1000萬,男女比例不均,導致年輕人更難找伴侶結婚。「一孩政策」及重男輕女等觀念促使了這種不均衡,也使內地去年出現六個世紀以來第一次人口下降【圖3】。

按此趨勢,未來選股理應避開奶粉、嬰兒用品與教育概念股,因這是全球性現象,即使開放生育政策也改變不了。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