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5月29日

畢老林 投資者日記

衍生工具推波助瀾 驚人市值自我實現

5月28日,周日。朝早睇即時新聞,美國總統拜登與共和黨籍眾議院議長麥卡錫達成原則性協議,同意調高債務上限,為期兩年。麥卡錫預計,國會將於周三就協議進行表決,兩巨頭傾掂數,斷估過關無懸念。

投資者只關心山姆大叔會否違約,鬧劇雖引發美國信用危機等深層次憂慮,問題不會隨着債限上調而得到解決,惟「黑天鵝」風險既已消除,市場焦點很快便會重回利率新一輪定價、通脹何去何從、信貸緊縮對經濟造成多大拖累,以至AI概念是否長炒長有。

華爾街三大指數上周五全線高收,一定程度上提前反映了債務談判取得突破。好消息作實後,美股到底是集體sell on fact、股民更放膽推高大型科企,抑或一如老畢所料,小型股打番場爭氣波追落後,今個星期當有眉目可見。

好消息作實見真章

晶片巨擘輝達(Nvidia)對財政年度第二季所作的銷售指引(110億美元)勁到嚇壞粉絲,股價上周四單日飆近兩成半(收市計),在下根據管理層同時發布的次季毛利率、營運開銷、稅率及其他收入預測,加加減減後粗略計算出輝達本季純利,再除以流通股總數,經年化(annualized)處理後,得出未來12個月每股盈利約7美元的估算,並按照這個結果及暴漲後的股價,為這家話題性十足的公司計計估值(見5月26日〈從輝達爆升看AI及美股〉)。

讀者也許覺得,老畢結論先行,假定泡沫爆破悲劇重演。事實不然,至少並非完全如此。首先,日前那番沙盤推演,立足於輝達自身提供的連串財務指引,一方面想深入點比較數據更新後與分析員原先估算相差多遠,滿足好奇心之餘,順道帶出企業再好也不是任何價格和估值都值得買的訊息。不過,輝達在AI晶片領域遙遙領先,且過去多個科技熱潮從不缺席,姑勿論基本因素跟股價是否脫節,純粹把該股近日挾淡式狂飆視作泡沫,以風險論風險,摸頂造淡恐怕才是最易輸錢的危險動作。

市場近年經歷了加密幣、元宇宙、電動車等投機熱潮,比特幣、特斯拉(Tesla)、輝達上次見頂,不約而同發生於2021年11月,如此「合拍」應不能歸因於偶然。事後回望自然一清二楚,但要準確判斷狂熱何時結束,從泡沫爆破中獲利,時機拿捏必須妙到毫巔,未成功恐怕已成仁。

散戶愈來愈有隊形

在鐘擺的另一端,以輸得起的錢適度投身泡沫,風險與回報條數反而更易計。輝達財務指引講到底只是指引,管理層有否過度樂觀得由事實證明。然而,今天散戶在期權等衍生工具市場日益活躍,集體行動且愈來愈有隊形,見識過輝達上周四那一爆,次季業績揭盅一旦「跑贏」指引,經衍生工具活動推波助瀾,現已逼近萬億美元的市值再度三級跳,顯非鐵桿粉絲一廂情願。

老畢是期權參與者,除了個人賺蝕外,對一些特殊日子記憶猶新。回想一年半前,特斯拉曾單日大漲13%,股價爆升的推手是出租車公司Hertz落了一筆10萬輛電動車的訂單,消息帶動Tesla市值一舉突破萬億美元。

事發當天,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數據顯示,流入認購權期(Call)的資金多達51.1億美元,與認沽期權(Put)僅2.79億美元形成18對1之比,差距之大聞所未聞。更值得一提的是,當日特斯拉期權涉及的金額佔整體市場逾五成,交易且集中在每周結算的短期品種,足證追Call何等瘋狂。輝達近期是否也有類似現象,散戶狂掃價外Call,風頭火勢下,莊家被迫買入正股對沖,期權與股票相互帶動,雪球效應就此形成?

追蹤富豪身家成癮

聯儲局6月中議息,美國債務上限調高後,決策焦點若回到對抗通脹,市場重新評估利率路徑,而財務部補發國庫票據又進一步抽走流動性,科技巨企能否單靠AI概念迎抗逆風不無疑問。可是,傳媒有鋪追蹤富豪身家癮,輝達創辦人黃仁勳風頭一時無兩不在話下,惟就如年多前的馬斯克(Elon Musk),財富激增多少是由衍生工具抬捧出來。今時今日,期權到底是股票的derivative,抑或股票反過來變成期權衍生工具,證諸市場動態,不敢妄下定論矣。

 

(編者按:畢老林最新著作《我的投資日記》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