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8日
內地傳媒報道:「最新的沙井財富故事,圍繞電子煙展開。目前全球95%以上的電子煙產品出自中國,中國產出的近70%則來自沙井。在這個面積近36平方公里、人口約90萬、擠滿各種大小工廠的遠郊街鎮,聚集了數百家電子煙相關企業。20年來,各路資本趨之若鶩,造富神話層出不窮。以2020年思摩爾國際(06969)和2021年霧芯科技先後上市為標誌,資本狂歡到達巔峰。」
沙井是個什麼地方?從深圳華強北向西北穿行約50公里,便是沙井。從「灰產」到「霧谷」,深圳電子煙續寫新財富傳奇。
原來,這是一個大灣區的財富故事!有趣的是,報道前的幾個月,港府正式規定禁止進口、製造、售賣、分發及宣傳電子煙及加熱煙等另類吸煙產品。然而,我們的醫務衞生局一次又一次強調,灣區要加快衞生政策一體化。問題來了,處於同一個大灣區,沙井是全球電子煙產品製造中心,香港卻禁造禁賣兼禁進口,難道「衞生政策一體化」只是個口號?還是控煙從來不是衞生政策的一部分?有見及此,新一屆政府勇敢打倒昨日的我,就改善另類吸煙產品由內地經港轉運至海外市場的監管制度立法,開放電子煙轉運。
大灣區一區兩策,禁運不但為鄰近城市沙井的電子煙商帶來諸多不便,更導致本地運輸物流業遭受嚴重打擊,這是最簡單不過的地緣經濟吧?比最簡單不過複雜一點的是,一區兩稅導致的非法走私問題。非法走私,不是由於禁運,就是為了逃稅。大量經濟學實證研究顯示,一區兩稅之下兩稅的稅率差異愈大,走私漏稅的問題便愈嚴重,認為提高煙草稅對煙民來說是「苦口良藥」的反煙團體,就是理解不到私煙商人不吃這一套。風水佬呃你十年八年,煙稅暴升三成多後才不到3個月,政府便發出以下一則「香港海關破獲一宗大型走私香煙案件並檢獲約一億二千萬元懷疑私煙」的新聞稿:
「連同是次行動中檢獲的懷疑私煙,截至昨日(5月15日),海關今年檢獲共約三億四千四百萬支懷疑私煙。海關會繼續根據風險評估和情報分析從源頭堵截,並透過針對貯存及分銷販賣多管齊下的執法策略,致力打擊私煙活動。」
有一個說法:如果家中發現一隻蟑螂,這意味着家中已經隱藏着一至兩個蟑螂群,即大概最多有1500隻蟑螂在活動。支持海關執法,但非法私煙的經濟邏輯是,被檢獲數以億元計的貨物後還繼續以身試法,販賣私煙的利潤至少是億元以上的大生意。
打擊私煙成首務
無奈,反煙團體除了忽略經濟邏輯,亦漠視民間研究。於是,過往經常提出會引起催旺私煙的控煙建議。最近出席了一個智庫舉辦有關控煙的政策研討會,講者提出的分析,便值得大家一再深思。簡單的總結是,未來制定控煙政策時,應把打擊私煙放首位,原因正正就是一區兩稅之下,增加煙稅根本無助控煙。
不是嗎?香港四面環海,非法走私問題一向嚴重。煙稅忽然激增,海關估算價值「一億二千萬元懷疑私煙」還須懷疑什麼?換句話說,即使政府對煙草稅為庫房帶來的稅收不感興趣,私煙問題就是控煙政策失敗的鐵證。在本地僅有不到一成人口的煙民眼中,傳統香煙的首選替代品就是非法私煙。
本來,電子煙或加熱煙的出現曾為這些煙民提供了一個戒掉傳統煙的另類選擇,當年卻因為反煙團體的不理性施壓而遭全禁。先禁另類煙後加傳統煙稅,導致香港的控煙政策變相鼓勵煙民轉吸非法私煙。難怪回歸以來,我們的吸煙率並沒大幅下降跡象。研討會裏,有講者以紐西蘭為例:紐國政府說明2010至2020年期間推行加煙稅措施之後,再加便會憂慮催旺非法私煙。
是的,近年吸煙率明顯下降的先進國家,靠的都是規管而非全禁另類吸煙產品誘使傳統煙民用作替代品。醫務衞生局剛宣布在下月就進一步推展控煙工作進行公眾諮詢,我希望當局到時可以多聽經濟邏輯和民間聲音。控煙一體化前,把打擊私煙放在控煙政策的首位。
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香港大學香港經濟及商業策略研究所名譽高級研究員、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
(編者按:徐家健教授最新著作《經濟學說藝術投資》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新能源中長線投資機遇 |
上一篇: | 鮮奶賽道成長空間大 新乳業看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