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5日
標準普爾500指數成份股中,逾四分三的公司已公布第一季度業績,當中68%企業的盈利超出市場普遍預期,比率與過去5年的平均水平大致相符。然而,更有趣的是,銷售預期的比率再次遙遙領先盈利預期,延續自去年第三季度出現的異常趨勢。這說明第一季度的盈利勢頭較為強勁,是銷售勝預期而非利潤率上升所致。第一季度淨利潤率續收窄,走向11.2%水平(非金融類),是自2020年第四季度以來的最低水平。
增長方面,盈利仍按年及按季下跌,惟與季前普遍市場預測每股盈利按年下跌8%相比,76%報告錄得1%的跌幅似乎較為溫和,並有可能於未來一周轉為正數。
經濟復甦推動整體銷售
從行業來看,能源業的變化最大,雖然該行業在基數效應的推動下,依然錄得穩健的按年增長,但第一季度油價下跌7%拖累季度盈利增長,而隨着油價回到2021年水平,這趨勢將在第二季度維持。
此外,另有兩個議題成為第一季度盈利增長的強大動力。第一,季內錄得非常強勁的財務狀況。值得注意的是,銀行盈利增長,不僅由持續受惠於利率結構性上升的淨利息收入所推動,損益表的其他組成部分,如收費收入及交易等亦帶動有關增長。這些非淨利息收入(non-NII)組成部分,往往與宏觀周期而非利率更密切相關。由於長期債券的利率現已明顯見頂、存款利率正面臨愈來愈大的上升壓力,以及金融風險增加並將持續處於高位,我們估計銀行的盈利環境在未來季度變得更加困難。
第二,美元疲軟推動國際盈利。標普500指數成份股中最具國際影響力的行業,包括科技、非必需消費品、醫療保健及工業,一直表現強勁,而貿易加權美元從10月份高位下跌8%支持有關盈利。
第一季度公布的盈利表現在三大因素推動下,至今一直勝於估算。三大因素包括:1、儘管淨利潤率持續收窄,但第一季度的復甦周期推動整體銷售,令盈利超過預期;2、銀行盈利持續強勁;3、美元疲軟。
次季表現端視宏觀環境
展望未來,銀行業面對的環境不大可能從現時水平獲得大幅改善,而美元的下跌空間更為有限;工資壓力持續高企,同時油價下跌損害能源行業的盈利潛力,致使通脹走勢對利潤率構成挑戰。因此,推動第二季度盈利進一步上升的利好因素,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宏觀周期進一步復甦。
作者為瑞士嘉盛銀行首席經濟師兼經濟研究分析部主管,曾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任職。他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經濟及市場觀點。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平野神社裏的「白雲」和「大內山」 |
上一篇: | 銀價遭蓄意壓低影響金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