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9日
近年內地投入商運的核電裝機容量不斷增加,2017至2022年複合年均增長率約9.2%【圖1】。2022年,在運核電機組裝機規模達5553萬千瓦,總裝機容量僅次於美國、法國,位列全球第三;核電發電量持續增長,全國運行核電機組累計發電量為4177.86億千瓦時,較2021年同期上升2.5%,約佔全國總發電量的4.9%。
低碳轉型獲國策支持
在能源結構綠色低碳轉型過程中,核電為重要組成部分,對保障能源供應安全、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雙碳目標具有重大戰略意義。2022年,國家推出《核電行業安全質量提升行動計劃(2022-2025)》,同時加快新項目審批,全年累計共有10台核電機組核准開工,是繼2008年的14台機組獲批後,核電核准速度和數量最高的一年。
受國策支持,核能產業處戰略發展期,核能多用途為能源體系的清潔低碳轉型提供關鍵驅動力,綜合利用領域進一步拓展,核電和核能綜合利用的發展空間和市場前景將更加廣闊。中廣核電力(01816)為內地具規模的核電營運商勢從中受惠。該公司是中國廣核集團核能發電的唯一平台,業務涵蓋建設、營運、管理核電站,組織開發核電站的設計及科研工作,以及電力銷售。
2022年,中廣核電力整體收入828.2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加2.7%【圖2】;全年累計上網電量為1983.7億千瓦時,下降1.4%,來自附屬公司及聯營公司核電站的上網電量分別為1564.6億千瓦時(少4.6%)及419.1億千瓦時(增12.6%);市場化交易電量佔總上網電量55.3%,提高約16.2個百分點;市場化交易平均電價為0.4017元,增長12.4%。
檢修時間增長拖累收入:
電力銷售、建築安裝和設計服務、商品銷售及其他、其他業務分別實現收入581億(跌1%)、227億(升13.8%)、15.3億(倒退2.7%)、4.9億元(增9.2%),佔收入比例為70.2%、27.4%、1.8%和0.6%。
該公司去年共開展19個換料大修工程,其中包括工期比較長一些的首次大修和10年大修項目各1個,涉累計總天數約655天,較2021年多98天,導致上網電量有所下降;其中台山1號機組於2021年7月30日停機至2022年8月15日,檢修時間較長,上網電量按年大幅縮減32.9%。
機組規模續擴大:
中廣核電力在2022年底合共管理26台在運機組,按年增加1台,裝機容量2938萬千瓦,佔內地核電在運市場比重52.8%;期內,陸豐5號及6號機組獲得核准,在建核電機組增加至7台,裝機容量約838萬千瓦,佔核電在建市場比重的34.6%。在運機組高水平安全穩定運行,在建機組則有序建設及高質量投產,其中陸豐5號機組已開工建設,紅沿河6號機組投入商業營運;惠州2號、蒼南1號機組進入設備安裝階段,防城港3號機組首次達到臨界狀態。
該公司積極探索提升核能綜合利用效益,通過紅沿河核電基地核能供暖示範項目的正式投運,實現了核能綜合利用的第一步;同時持續推進「三化」管理和精益化管理策略,安全生產保持良好水平,安全管理體系運作有效,安全指標保持良好水平,所有在運機組都無發生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制定的國際核事件分級表(INES)2級及以上事件的紀錄。
派息比率維持上調:
2022年,中廣核電力毛利率為33.3%,按年上調0.1個百分點【圖3】;4項主要費用率合計13.2%,基本持平;實現盈利99.7億元,多賺2.1%;經調整盈利增幅為0.1%,經營活動產生的淨現金約313.7億元,按年少35.5億元(或10.1%)。不過,分紅比例持續增長,2022年派息比率44.1%,上調0.5個百分點,派發末期息8.7分,以昨天收市價1.97港元計算,股息率近5厘。
發電能力進一步增強:
中核電力積極強化市場營銷及多渠道開發用戶,去年在廣東省基本完成年度交易售電合同簽署,今年在省內有10台核電機組參與市場交易,涉電量將超過195億千瓦時。
至於其他省區,防城港3號機組於今年1月10日順利完成首次併網,已具商業營運條件;防城港核電兩台機組和寧德核電四台機組的上網電量將全部參與市場交易,預計隨着新機組併網投運,台山機組恢復正常發電,加上市場化交易佔比與電價協同上升,總發電量較去年料有所提升。
2023年首季,該公司核電機組總發電量約548.68億千瓦時,按年增長11.8%;總上網電量大概508.85億千瓦時,多10.1%,發電量增速改善。
技術分析:中廣核電力沿通道上行,突破成交量密集區頂,EJFQ勢頭能量正面,表現跑贏恒指,升勢預料可持續【圖4】。
估值分析:中廣核電力巿盈率5年中位數為8.4倍,參考EJFQ.com FA+資料,預測市盈率7.7倍,較中位數水平低0.6個標準差,估值合理。
估值合理 宜分段吸納
總括而言,中廣核電力將圍繞國家能源安全戰略發展,聚焦生產營運、工程建設、科技創新、經營效益、企業管理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着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推動產業做強做優做大;同時有序發展核電,推進在建核電項目建設,持續加大科研創新力度與資源投入,鞏固核心技術儲備,並繼續提升核電營運能力,確保在運核電機組安全穩定運行,充分發揮基荷電源優勢。
除聚焦核能發電,該公司也積極開展核能綜合利用的研究,探索新技術、新模式,拓展核能多元化產品,打造以核能為中心的多能互補綜合利用方式,支撐核電業務發展,有效應對電力市場化改革對核電項目經濟性的影響,提升市場競爭力。現價估值合理,不妨分段吸納。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消費補貼料加碼 汽車家電趁低吸 |
上一篇: | 大紅人看美滙陷熊 歐股金市好戲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