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4月7日

李澄幸 理財方略

移民沽港樓不同規劃思路

過去一年,筆者接觸的諮詢個案,與兩年前移民潮剛開始時有不少差別,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對於保留香港資產的態度,特別是物業。現時會考慮移民的家庭都屬深思熟慮的一群,會更充分地考慮各種經濟效益;另外,如果兼顧回流的可能性,保留港樓觀望兼「留一手」屬於人之常情。不過,如果保留港樓會交稅交到窮,壞處大於好處,那就沒有保留的意義了。

以移民英國為例,以下資訊或者對決定保留港樓與否有一定程度的參考價值。首先,移民英國持有港樓收租需要報入息稅,賣出要計算資產增值稅,百年歸老後或需要繳納遺產稅。筆者曾分析,英國的入息稅率不低,但有稅階之分,如果整體收入不高,保留港樓收租引伸的入息稅也不一定很高,甚或只是和香港的物業稅相若。既然入息稅不一定可怕,資產增值稅又如何?普遍香港家庭的物業都已經累積了不少的資產增值,舉例說你手上的港樓是多年前以250萬元買入,現值或1000萬元,沽出要就750萬元的增值納稅,稅款可達200萬元。如移民前不沽出,豈不「蝕底」?其實也有兩個辦法是可以考慮。

第一是「身份規劃」,不想沽出港樓總有理由,如有留港的親人未來需要照顧,只要有一天離開英國,不再是英國的稅務居民才沽出港樓,便是一個避免昂貴資產增值稅的思路。萬一不適應英國的生活,回流也有個住處。

不過,又有朋友會問:如果很快便決定於英國落地生根,在離開幾年後,是否仍然有處理的辦法?英國有一個滙款制的制度,繼續用上述例子,如果你未成為英國的居籍,可以考慮在沽出重大資產的年度申請滙款制,並將高達750萬元的資產增值保留於香港不滙入英國,這樣便不用繳納資產增值稅了。

心水清的朋友可能又有引伸的問題:從此不滙入英國,豈不是得物無所用?非也,舉個簡單例子,假設某移民家庭有留港的親人,可能是「四大長老」也需要兼顧,保留於香港的財富便可用於此用途,錢出自「香港錢包」或「英國錢包」,如果背後代表幾百萬元稅款的差別,相信是值得提前考慮和規劃的。

這也是筆者經常強調,以家庭為單位做理財規劃的重要性。最後,以上資訊只供參考,僅針對保留港樓的兩難提出規劃的思路,非任何形式的意見,有需要的朋友宜根據自身情況諮詢相關的專業人士。

作者為CFP認可財務策劃師,曾任香港財務策劃師學會主席。他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移民理財觀點。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