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日
2023年適逢「一帶一路」倡議成為國家戰略十周年。
過去10年,大家耳熟卻未必能詳的「一帶一路」倡議,漸受關注。它緣起2013年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哈薩克,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同年10月他在印尼國會演講時,強調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 2013年11月,第18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一帶一路」倡議被列為國家戰略。
「一帶一路」覆蓋東亞、東盟、西亞、南亞、中亞、非洲和中東歐等百多個國家及經濟體,總面積超過600萬平方公里,人口佔全球六成,貿易佔了全球近四成,生產總值則佔全球約三分之一。
倡議旨在促進沿線國家和地區互聯互通、推進區域經濟合作,提高產業配套和資源能源互補、促進文化交流、民心相通,以推動新一輪全球化,實現共同發展和繁榮,並在「共商、共建、共享」、「共同發展、互利共贏」基礎上,推動區域內經濟體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型。此倡議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相契合,是中國對外開放戰略的重要舉措。
與此同時,「一帶一路」倡議也推動中國企業走出去,擴大我國的市場和產能,加強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往來,促進國內經濟的升級和轉型。因此,它也是內地經濟發展與國際戰略布局上一隻重要的棋子。
促進經濟發展 提高生活水平
自倡議提出,傳統工業國一直對此抱持懷疑態度,偏執地認為這是中國戰略擴張意圖和地緣政治野心的體現。一方面他們認定中國是利用經貿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收買沿線國家,進而擴大影響力;另一方面他們說這會給沿線國家和地區帶來債務問題、環境污染、地緣政治風險等。10年以來,「一帶一路」倡議為發展中國家帶來發展機遇,既促進經濟發展,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根據2022年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一帶一路」倡議建起「六廊」、「六路」的基礎設施架構。六廊指中蒙俄、新亞歐大陸橋、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中巴、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六路則為中老鐵路、雅萬高鐵、中泰鐵路、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公路;喀喇崑崙公路、中俄黑河大橋。
此外,倡議也加強了亞歐兩大洲的聯通。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中歐班列。2016年至2021年,中歐班列年開行由1702列增長至15183列,通達歐洲23個國家、180個城市。
2002年初時已累計開行超過5萬列,運載貨物計455萬集裝箱,貨品達5萬餘種類,包含汽車、汽車配件、化工、機電及糧食等,總價值二千多億美元,佔中歐貿易總額8%。
非洲方面,中國幫助肯尼亞、埃塞俄比亞、厄立特里亞及索馬里修建鐵路,縮短各地之間的交通及貨物運輸時間。另外還建設了光伏電站、水電站、公路等基礎設施項目。在亞洲,除了中巴經濟走廊內的基礎設施建設、能源和交通等合作外,我國還在泰國、印度尼西亞等國家投資港口,推動貿易發展。事實勝於雄辯吧!
港具經貿及金融服務優勢
官宣常說香港要抓住「一帶一路」所帶來的機遇。但對很多朋友而言,這些機會好像總是與我們扯不上關係似的。實情呢?「一帶一路」的核心,是建設一個跨國家、跨地域的開放型經濟體系。
香港貴為國際金融中心和頂尖資產管理中心,具有為沿線國家提供多元化融資,以及風險管理產品的優勢。
作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最大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本港也能向全球商人提供人民幣貿易結算和多元化的人民幣投資產品。我們更可向沿線的伊斯蘭地區朋友,展示多元化融資,積極創新伊斯蘭金融產品,更好地服務其財富管理和投資需求。當然香港國際知名的爭端調解服務,在快速發展的多邊經貿關係中,也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實體經濟方面,香港與眾多經濟體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促進和保護投資協定、全面避免雙重稅收協定等,在「一帶一路」加持下,各大、中、小型、創新科技企業,都可以通過與內地雙向合作,挖掘沿線市場的潛力和商機。當然,在創新科技領域上,加強與內地在「產學研」等方面的融合,將可以帶動整個產業鏈的發展,讓「一帶一路」的各方友好一同擁抱數字世代的機遇。
世界正經歷紛擾日子:後新冠疫情復甦、局部武裝衝突、經濟金融秩序重新整合、東西方持續政冷經暖。香港官、商、民都需要深思探究,如何在這百年大變局中自處。「一帶一路」提供了絕佳平台,讓我們發揮本身優勢,貢獻國家發展、參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也讓東方之珠更加璀璨奪目。
作者為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校友會會員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30天免費閱讀】風險偏好回歸 美元繼續探低 |
上一篇: | 佐丹奴現時活得好嗎? |